田黄,“国民田黄”的文化底蕴

康熙年间 ,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不惜动用数万民夫 , 开掘田黄 , “取之献京师权要” 。当时对田黄的采掘 , 甚至到了“田已尽 , 山为空”的地步 。这说明用田黄来贿赂朝中大员 , 不但是可行的 , 并且明显还是行而有效的 。田尽山空 , 正是因为所出所产 , 供不应求——可见当时即便在皇 室以外 , 官员集团对于田黄一样如痴如狂 。晚清时 , 即便国运飘摇之极 , 淮军中酷好风雅的子弟 , 仍然频频“席平乱之赀”而“搜罗田黄甚富” 。

田黄,“国民田黄”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2016年举行的“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 , 大清恭亲王珍藏的田黄印章7500万港币落槌 , 加上佣金的成 交价8524万港币 , 被一位台 湾藏家竞得 , 创世上最贵田黄纪录 。
按质地可以分成 , 田黄 , 田黄冻 , 田黄晶 。按产地可以分成上坂田黄 , 中坂田黄 , 下坂田黄 , 溪产田黄(锥下坂田黄和其他溪坂 , 上坂 , 中坂 , 下坂产地寿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黄)
田黄,“国民田黄”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田黄必需具备六德:(1)细:指质地细密 , 如婴儿之肤;(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 , 手有滑感;(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 , 无火气;(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 , 如露之欲滴;(5)凝:指凝灵 , 如半透明的冻状;(6)腻:指肌里油溢 , 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 , 如油之欲滴 。其他石头 , 没有这种油腻感 , 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 , 油之欲滴了 。
我们不知道高山的原始地貌 , 但从今天的地貌看 , 高山是一座典型的锥形山峰 , 如果地壳变迁或风雨剥蚀 , 高山地表的寿山石原生矿应该往四周滚落下去 。可是我们至今只在高山东南面的坑头溪及其下游寿山溪的流域发现了田黄 。而同在高山之下 , 仅隔坑头溪数步之遥的大段溪 , 却至今没有发现过田黄 。
田黄,“国民田黄”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 。其中著 名的田黄属田坑石 , 产于寿山溪边的“水阳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 , 并具有萝卜纹 , 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 。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 , 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 , 产量小 , 因而相当珍 稀难得 。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 , 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等 。田黄因质佳色浓 , 稀 少难得 , 尊为“石中之帝” , 价格极高 , 早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 而现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 , 足以见其收藏价值 。
【田黄,“国民田黄”的文化底蕴】去年 , 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西泠拍卖、福建东南举办的寿山石拍卖专场为例 , 共上拍寿山石1233件 , 成 交1003件 , 总成 交额达到2.25亿元 。与2011年相比 , 总成 交额有明显下降 。其中 , 田黄全年共上拍326件 , 成 交245件 , 成 交总额达到1.61亿元 , 占寿山石拍卖市场总成 交额的71.2% , 可谓寿山石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 , 一件田黄留皮雕“坐狮观音”像以1716.28万元成 交 , 成为今春拍卖截至目前价格最 高的田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