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田黄的价值?

田黄是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伴随火山喷发、山石崩裂等等地质活动,分离、滚落到寿山溪一旁的水田,从而诞生的独特石种,由于原生石质、滚落距离、浸润元素、掩埋深度等种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大部分田黄呈现黄 色的同时,亦产生了不少“五颜六色”的田石,它们与田黄同出一源,因其别样的色彩而引人注目,受到了藏家的青睐 。
【如何判断田黄的价值?】

如何判断田黄的价值?

文章插图
说起田黄,先说明一下,田黄往往是田石的代称,它也包括了田白、田红、田黑等 。这可能与我们中华民族是黄种人有关,也许与皇帝(龙袍也非黄不可,称黄龙袍)、个人对印石的喜好,或者与田黄在田石中数量最多有关 。像黄金一样的颜色,似玉非玉,油脂光泽,更胜白玉 。清初学人《观石录》称这种石头“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 。温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 。”
首先,“石皮”是田黄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而且,田黄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 。比如内部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萝卜肉质的丝状纹理,俗称“萝卜丝”,大部分田黄或多或少都带有筋格,因其形成过程早期易受损,后期汲取土地滋养愈合而成 。最 后,田黄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 。
如何判断田黄的价值?

文章插图
田石质色之珍贵,旧已有名 。说到田黄,往往给人的第 一印象便是色泽浓黄,本来嘛,顾名思义,叫做“田黄”怎么可能不是黄颜色的呢?何况,田黄之所以受到清朝皇 室的喜爱与追崇,也与它天然的纯黄 色泽息息相关——“黄”乃是清皇 室格外推崇的皇 家正色,是帝王享用的颜色,而醇厚油润的田黄,就散发着这样华贵的色泽:橘皮黄、桂花黄、熟栗黄、鸡油黄……
下坂是河道末端,大量淤泥堆积,很多田黄流落至此后就被淤泥包裹,故而此地出产的田黄 色较凝重 。虽然色彩普遍较深,但是下坂的田黄多是上下坂孕育千万年的优 秀石材,故而下坂也出现了很多质地非常好的田黄 。
如何判断田黄的价值?

文章插图
田黄就如凝固了的蜂蜜,浆脂饱满油性十足,是泥土的精华 。是极稀有和尊贵的 。乾隆皇帝把它视为“独尊”的至上品 。三连章中一枚刻的是“乾隆宸翰”,也视为帝王的墨宝,显示了帝王独尊的至高无上 。而第 二方章的“惟精惟一”阐释了治国要居安思危的执政理念,同时也表明田黄本身是大地至精唯 一的精华 。只有至上有德的帝王才配拥有 。在乾隆皇帝上千方的玉玺中,对田黄三连章唯独钟爱,并传于后代帝王代代珍视,可见真田黄是何等的尊贵 。因此在整个清王室的各个帝王都对田黄三连章倍加珍爱,也作为帝王象征的秘笈代代相传 。
田黄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田黄日渐稀 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 。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田黄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材稀 缺 。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