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不单单价值高

磁州窑的装饰工艺非常丰富,一种是运用刀具在器物上进行剔、刻、划的装饰工艺,一种是用毛笔在釉下画彩,还有一种就是黑釉器和低温颜色釉器等 。在宋代,主要是黑彩绘画为常见品 。在刻、印的纹饰中,以白地黑花为多见,也有素白刻花的 。在鉴识刻、剔类器物时,要特别注意其剔露的胎体上要能见到有一些细小的裂缝不经意地散布在四处,这是一个重要特征 。此外,在刻剔的胎体上应留有刀痕,这种刀痕应是下刀干脆利落且刚劲有力的,在放大镜下,能见到在开裂的地方胎体呈肥腻状,且其中有褐色的铁质点子,这也是一个鉴识的特征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不单单价值高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宋时磁州窑瓷枕多为刻划花或剔花装饰 。金磁州窑枕多为釉下黑彩装饰 。到了元、明时期,则以高温釉上黑彩彩绘为主 。瓷枕的纹样也多呈现赭彩或褐彩 。这是磁州窑瓷枕鉴定的要点之一 。另外,古代磁州窑枕纹样的绘画,手法比较流畅,一气呵成 。因此纹样潇洒、瑰丽 。形象生动、活泼,情趣 。而后世仿品瓷枕绘画手法比较呆板,对绘画形象把握不准确 。如磁州窑婴戏纹枕上的儿童形象 。古代枕绘画用笔很流畅,依靠线条的不同粗细,表现人物的面部结构,简单几笔就烘托出人物的神态,充满情趣 。而现代仿品画得比较生硬,有的尽管画得很仔细,做了过多加工 。但人物形象呆板,对动作的描绘没有抓住主要特征 。尤其是手的表现,面部表情的表现 。现代仿品中的儿童形象多有眼无珠,显得很粗率,缺乏神采 。(参照真品与赝品儿童纹枕照片)包括磁州窑动物纹样枕,新旧作品在绘画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的 。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 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不单单价值高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瓷器的基本特征是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制作器物的胎体,然后在白度不高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化妆土,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同时在白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多样的技法来装饰瓷器 。特别是磁州窑工匠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呈现出黑白对比、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并以极为自 由、潇洒、粗犷的画风来表现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从而形成了磁州窑独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语言和风格 。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不单单价值高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曹昭在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成书的《格古要论》卷下“古磁器”条说:“古磁器 好者与定相类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低于定器,新者不足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磁州窑器的文献 。曹昭讲到,磁州窑好的产品和定窑相似,也有划花和刻花,无装饰的窑器要比定窑价贱,新品都很差,不值一说 。曹昭的记载,应该能代表明朝初期收藏界对磁州窑的一般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