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4周:和产后疼痛说BYEBYE

“产后疼痛”实在是产妇最常见的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容易疼痛的部位,以及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新妈妈度过产后最关键的时期 。……
“产后疼痛”实在是产妇最常见的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容易疼痛的部位,以及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新妈妈度过产后最关键的时期 。
伤口疼痛
经阴道的自然分娩常常造成会阴部受伤,其疼痛程度因裂伤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并发血肿、感染有关,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影响了疼痛的感觉 。一般伤口在分娩刚结束数小时到24小时内最为严重;剖宫产的伤口疼痛一般比自然分娩要厉害,所以大多数情况需要注射止痛剂帮助止痛,不过术后两天左右也多能恢复活动,因此,医师一般会建议产妇使用束腹带来固定伤口,以减少活动的牵拉,还要在术后观察7~10天,如无问题就可以洗澡了 。一般来说,伤口疼痛大多数天到数周内可以恢复 。
按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一般疼痛,如侧卧、背靠床半卧,或坐时用气垫垫着臀部等姿势,并适当服用止痛药就可以减轻疼痛 。
2.肿痛较严重,然后用热敷或药水坐浴 。如果并发血肿,伤口有肿胀、瘀青,情况严重,就要手术来止血和引流了 。
3.存在并发感染3~7天出现红肿、疼痛、缝合处裂开等,治疗时必须加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干燥或重新缝合裂开的伤口 。
子宫疼痛
产后子宫会有强直性收缩,以减少胎盘剥离后的出血,此时在下腹部常鼓起一个圆形且硬邦邦的东西 。子宫收缩的疼痛多与胎次有关,经产妇多比初产妇严重 。如果收缩良好且恶露不多,可通过按摩和使用子宫收缩剂来减痛 。
子宫也可能感染,尤其是破水时间过长、有羊膜绒毛膜炎或是胎盘娩出时借助器械的产妇,恶露会有异味,并有脓样分泌物,子宫有很严重的疼痛及触痛感,甚至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全身症状 。
子宫疼痛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使用抗生素、止痛药,并加以适当引流 。还有极少数感染是因子宫内感染物无法排出,这就必须手术取出感染物了 。肌肉疼痛
产后常常有手、脚、腰、背等处肌肉的酸痛,尤其是产程过长或平时很少运动的产妇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 。这是肌肉过度运动,使得乳酸堆积的结果,所以医师都会建议热敷和按摩来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 。此外,适当休息也可减痛的好方法 。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 。一般数日内可以痊愈 。
耻骨联合处疼痛
这种疼痛在妊娠末期就出现了,产后数日内也有 。这是因为怀孕时体内激素改变,造成软骨结构变松,骨盆得到扩张,可以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医师会建议产妇卧床休息,并用止痛药止痛,后期可以做些恢复运动 。一般数周内可以恢复正常 。
尾椎骨疼痛
这种疼痛多见于胎儿较大、骨盆较小及产程过长的产妇,主要是因为尾椎骨移位,骨膜发炎或神经受压迫 。开始时可以用止痛药并多休息,后期可做些恢复运动 。一般几星期可以恢复 。
乳房疼痛
乳房胀痛多发生在产后数日到数周,其成因多为乳汁排出不畅,所以处理方法以局部冷敷、少喝汤,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是减少乳头刺激为主,这样可以减少乳汁的分泌 。此外,由肿胀处向乳头方向按摩,或用真空吸乳器吸乳汁都有利于解决乳房问题 。
如果乳房红肿、疼痛,产妇合并发烧,就是乳房发炎了,此时应服抗生素和止痛剂,经过一两周的治疗就可以痊愈 。
骨盆韧带疼痛
这是产后子宫恢复时出现的疼痛,程度一般轻微,大多不必理会,能自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