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怎样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文章插图
在社会生活中,情绪传达了许多信息 。为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孩子需要能正确的识别情绪、学会符合文化要求和情境场合的情绪表达方式 。孩子识别和理解情绪的能力越高,其适应社会能力和学业成就越高,越可能同情他人的遭遇、越受欢迎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很重要 。
成长规律
规律1:关注孩子情绪,比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家长容易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孩子的情绪 。而关注孩子的情绪比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反映的信息更多 。
关注孩子的积极情绪 。当孩子保持保持积极的情绪的情绪时,学习效率更高,人际关系更和谐 。
关注孩子的消极情绪 。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会是负面影响不断积累 。长期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会改变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将经历失败、问题归因于自己的问题,自罪自责 。
规律2:
一至三年级,孩子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速度快速发展
研究表明,在一至三年,孩子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能力发展较快 。他们慢慢从“所有情绪都写在脸上”转变为“懂得看场合、情况表达情绪”但在这方面,个体差异较大 。
许多7到9岁(尤其是男生)很难在收到一件不喜欢的礼物时完全掩饰自己的失望而装出很喜欢的样子 。另外,在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孩的表现要好于男孩 。
规律3:孩子使用平静化的情绪表达策略最多,掩饰策略次之
孩子逐渐懂得要根据场合有选择性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研究者概括出4种孩子常用的情绪表达策略,分别是弱化、夸大、平静化、掩饰 。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运用情绪表达策略越来越熟练 。有研究显示,小学生使用平静化策略最多,掩饰策略次之 。因为掩饰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更高的技能 。
养育策略
策略1:体谅孩子的“直率”,用心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低年级孩子由于不太能掩饰自己的情绪,容易造成家长的尴尬 。不能因为孩子的“过度坦白”而呵斥孩子 。在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应该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从而刚好的理解孩子 。
策略2:多与孩子进行“情感”对话,告诉孩子自己真实的情绪体验
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情绪和事件联系起来,让孩子意识到情绪表达是需要考虑当时的情境、文化习惯等因素 。坦率的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情绪体验,让孩子走进自己、理解自己 。
策略3: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情绪
与孩子做一些小游戏,购买一些笑脸和哭脸的贴纸,记录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起伏较大、发脾气时,事后家长可以跟孩子聊聊当时的情绪 。通过反思,让孩子养成留意自己情绪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 。

怎么开发孩子智力?
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能力

【怎样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①此文为文①章,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