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料到朱棣造反,给朱允炆留下一猛将,朱允炆为弃之不用?

说起明朝,大家都会想到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好战分子、爱玩爱吃爱女色等,在这里就不细说皇帝们的奇葩行径了,明朝从前期的国力强盛、政治清明发展到中后期,国力衰弱,政治腐败,有些皇帝不作为,任由阉党势力权倾朝野 。即便有些皇帝头脑清醒,想要整治朝政,复兴国家,但他们都没有前期几位皇帝的魄力,比如朱元璋和朱棣,正是这两位皇帝,为后世子孙的挥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很难想象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是一个放牛郎,还做过和尚,在他登基为帝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改革变法其实可以看出自民间长大的经历影响着他,平定天下后,采取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或许是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贪官污吏带给百姓们的剥削压迫,所以对于违法官员的惩治,毫不手软 。

朱元璋早料到朱棣造反,给朱允炆留下一猛将,朱允炆为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还有他对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的所作所为,也可见一斑,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良好、系统教育的朱元璋或许是害怕功臣篡权夺位的 。他虽大封功臣,但也对功臣有所猜忌,害怕他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后来却有大臣越过礼法,为非作歹,于是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受到株连的有数万人,是轰动一时的大案,也是历史上的大案 。
通过打击权贵功臣,朱元璋加强了手中的皇权,一时间他的威严不容挑衅,人心惶惶 。其实他大杀功臣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皇孙朱允炆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皇孙对于治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朱元璋是在为皇孙铺路 。太子朱标曾是祖父心中的最佳人选,他是嫡长子,性情温和有教养,在众位皇子之中,由他继承皇位,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但奈何朱标早逝,留下了儿子朱允炆 。
朱元璋早料到朱棣造反,给朱允炆留下一猛将,朱允炆为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他的早亡打破了朱元璋心中的计划,只能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人员,按理说是要从儿子中挑选人的,但他偏偏选了孙子,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 。另外,四皇子朱棣的军事才能突出,勇武非凡,但朱元璋考虑到国家利益,朱标在朝中和皇子中的威望非常高,若是他不死,那么皇位就是他的,可现在朱标早逝,所以朱元璋便想着直接封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且朱允炆和他父亲的性格还是很相似的,确定他的接班人地位 。
【朱元璋早料到朱棣造反,给朱允炆留下一猛将,朱允炆为弃之不用?】这样一来,让朱棣心中不服,他是朱允炆的长辈,是四叔,他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侄子却根本没有经历什么,只是皇室中温养出来的花儿,不适合做睿智果决的皇帝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朱棣虽不服,但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反而是剑文帝为了巩固皇权,下旨削藩,于是朱棣打着“清兵侧”的名义起兵攻打简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
朱元璋早料到朱棣造反,给朱允炆留下一猛将,朱允炆为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其实朱元璋生前也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儿子朱棣有着很大的心思,同样也有着匹配的野心,他虽然能为皇孙铲除开国功臣,但他无法对自己的儿子下杀手,可日后朱允炆身边没有人可以压制造反的朱棣,因为大部分的重臣都被他清理掉了,两难抉择之下,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员猛将,奈何危机到来之时,朱允炆没有妥善任用此人 。
此人名叫耿炳文,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的父亲耿君用跟着朱元璋渡过长江,屡败张士诚,立下累累战功,官至管军总管,父亲战死后,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官职,率领父亲的军队为朱元璋继续立下战功,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来跟着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 。在朱元璋大封之时,他被封为长兴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