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揭开文物鉴定不可告人的秘密

【马未都:揭开文物鉴定不可告人的秘密】金缕玉衣共发现五十多件,龚继遂说它更重要的是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 。目前全世界最贵的中国文物,是2010 年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价格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马未都说,10年前把“金缕玉衣”估价24亿,这本来就是“一个笑话” 。
马未都:“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 。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 业工作者或“疑似专 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 业知识都不具备 。”
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请牛福忠串成了“金缕玉衣” 。牛福忠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 心鉴定委员会主任,他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 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 。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贷款,最终5.4亿元打了水漂 。

马未都:揭开文物鉴定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章插图
凡是打着直接收购到代珍品到处发帖的,都是骗子 。何为到代,就是你的低款是明代的,机器检测出来结果是,清代的,那就是不到代,不能收购 。而且打广告贴说收购的这种公司,他们根本收不起任何古董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公司除了那破检测仪器以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
其实呀!拍卖行收点前期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以欺骗前期费用为目的就行!严峻的现实情况是,上海有许多打着投资管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会展公司等旗号,以拍卖形式,明目张胆行骗的公司,数量之多,或已超过正规拍卖公司 。
马未都:揭开文物鉴定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章插图
直接收购,很多艺术品公司会让藏家直接带藏品过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接收购 。但之前要求客户去指定的鉴定机构去做鉴定才收购,而鉴定机构不是这家公司自己开的“傀儡公司”,就是相互勾结的“三无”诈 骗鉴定机构 。所以,再真的东西也会被鉴定机构鉴定为仿造、年份不足、年代不对,拍卖公司再以这些理由拒绝收购 。几千到几万块不等的鉴定费用就打了水漂 。这些鉴定机构往往会打出很大的名头,剑桥、牛津、耶鲁等名校检测实验室等,但都是虚构的身份 。
所谓“物理检测”,收购前,要你花这几万块做物理检查 。做了就说东西不到代,假的,材质含量不足!!!随便他写,然后就不能被收购!其实我们想一想,任何事物其实都有自己所为的价值存在,但是也要看在什么地方 。每一位成功的老板,在走向成功的时候都会有投入,一路上的艰辛又有谁知道呢?不付出就有回报,没有过程就想要结果,这种事情连小说里都不会存在 。
马未都:揭开文物鉴定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章插图
当今我们的收藏界普遍对破破残残的老东西兴奋莫名视如珍宝,对工艺精绝材质考究的古董艺术品动辄赝品开口假货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是凭什么傲立世界文明的顶 峰3000年?中国的文物为什么在过去的300年中能风靡欧美各国?世界对中国的古代文明评价为何会如此之高?过去的30年为何欧美各国要疯狂的掠夺走 私中国文物?为什么国外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可以如此精美绝伦而对比国内馆藏总觉相形见绌?现代仿古工艺真的能做到以假乱真?
收取“保证金”,艺术品公司会和藏家说有“买家”看中了某件藏品,需要在艺术品公司和所谓的“买家”见面交易 。“买家”看过后表示想要购买,但以金额过高需要几天筹备资金为由暂缓交易 。艺术品公司会让双方都支付一定金额的“保证金”,金额从三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当藏家支付了“保证金”以后,“买家”和艺术品公司就会用各种理由不继续交易并且将责任推到藏家和所持的藏品身上 。从而侵吞之前交付的大额“保证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