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文景之治”是轻徭薄赋的典型,田税从刘邦的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被历代儒家所称颂 。他们经常劝当世的皇帝效仿“文景之治”,把田税降到三十税一,虽然从来没有成功过,但并不妨碍他们将此作为理想 。
可是有部分专家认为,文景两帝虽然实行了三十税一,但并不代表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就像现代很多国家也实行减税政策,好处却被大资本家给吞了,文景之治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

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文章插图
三十税一本身没错,问题在于征税的标准 。西汉采用授田制,国家授予每户农民100亩地,而三十税一正是建立在100亩的基础上,不管农户实际有多少田,都按100亩田地来计算 。
如果农户只有50亩地,同样要交100亩的三十分之一,实际税负是十五税一 。如果有200亩地,实际税负变成了六十税一,显然田地越多税负越轻 。
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文章插图
西汉初立时,人口只有一、两千万,地广人稀,每户授100亩没问题 。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翻了倍,地却没有增加多少 。到了汉文帝后期,朝廷实际上已经做不到每户授田100亩 。
根据出土的汉简,有的人家只有20亩地,仍要按100亩来交税,等于是六税一 。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如此高的田税,再加上人头税和徭役,一旦碰上自然灾害,农民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 。所以,在三十税一的表相之下,仍然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
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文章插图
前面已经说过了,田地越多,享受到三十税一的优惠也就越多,谁的田地的最多?当然是豪强和诸侯 。刘邦分封诸刘为王,还有大批的功臣和世家,他们手里掌握着天下大部分土地,却只交少得可怜的田税 。这种情形是不是与当今的一些国家很像?
荀悦在《汉纪》中批评汉文帝“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这个批评应该说是很严厉了,汉文帝一心行仁政,普通百姓却得不到实惠,豪强们霸占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
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正因为实际田税是按100亩来计算的,所以尽管很多百姓的田地不足100亩,但朝廷的田税收入并没有减少,这才使文帝景帝期间,朝廷有财力平息“七国之乱”,以及抵御匈奴的侵扰 。
由此可见,史书上的“三十税一,轻徭薄赋”与“钱粮满仓,串钱绳子烂掉”,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减税谁不会?减税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刘备为何让张飞守巴西,而让魏延守更重要的汉中?
【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为何还有很多农民交不起税?】公元219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在蜀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曹操手中夺下汉中后,刘备接下来的人员安排比较迷幻 。派去镇守汉中的是不太出的名牙门将军魏延,而不是大家寄予厚望的张飞 。刘备的结拜兄弟张飞被派往蜀中,镇守巴西 。汉中,位于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