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可遇而不可求!

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 。一般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 。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 。也有五段四接的 。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 。用泥浆粘接口,接合处有明显凸起 。接处可见泥浆挤压出的痕迹 。器内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浅淡的火石红色 。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

元青花可遇而不可求!

文章插图
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 。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其开辟了由素瓷向 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也奠定了青花瓷在瓷器中的霸主 地位 。其强大的艺术地位从未被任何瓷器品种所撼动,对从古至今的中国艺术界,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元青花可遇而不可求!

文章插图
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进行观察后,并不存在疑问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 。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 。
至正型青花在纹样上的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又极为相似 。从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画面精美生动 。
元青花可遇而不可求!

文章插图
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 。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 。元青花的存世量少,主要与多年来的征战,以及明初统治者野蛮焚毁元代器物有关,到了洪武年间,青花瓷器无论釉料还是花纹人物等大部分依然是沿用元代青花风格 。
【元青花可遇而不可求!】元青花纹饰的绘制基本延续了宋代院派绘画风格,对用笔要求严格,绘画层次丰富,纹样的色阶变化多样 。在艺术上直接攀上了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