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疫情大考,一众餐饮企业相继传出倒闭、收缩、停业的消息,现金流危机仿若一面“照妖镜”,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疫情阴霾逐渐散去,面对此刻的餐饮企业,做出投票的不仅有消费者的脚和口,还有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 。
8月末,二级市场迎来财报季,乘消费股大热的东风,呷哺呷哺、九毛九、海底捞三家餐饮公司热度激增,股价在迎来了强势复苏 。其中,呷哺呷哺和九毛九累计涨幅超10%,而火锅龙头海底捞则在三日内累计涨超20%,盘中见历史高位55港元,市值逼近2800亿港元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图:海底捞股价走势图;来源:雪球
头部企业股价频传喜讯,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业已经摆脱了“疫情黑天鹅” 。在停业近2个月的时间里,注重堂食的餐饮公司亏损明显 。
盈利预警数据显示,较去年同期9.1亿元盈利相比,海底捞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9.6亿元;呷哺呷哺也由盈转亏,上半年亏损1.93亿元;九毛九升经调整后亏损达1.15亿元 。
三家公司股价和业绩表现逆道而行,或附带餐饮股下半年继续走强 。
“钱”能解决的问题
疫情引发了餐饮业大范围停工,在租金压力的持续输出下,中小商家的生存时间加速缩短,消费客单价提高,这给了头部企业扩张的机会 。
此前,36氪曾在针对美团拼好饭的产品报道中谈及,目前以纯外卖为收入的商家存活率不足40%,部分城市存活周期大约在3个月左右 。究其原因,随着中小商家生存压力加大,而消费需求并未磨灭,用户的钱包自然会向连锁商家打开 。
疫情期间社交性聚餐次数减少,大品牌的消又在短时间内积压,外卖渠道成为了其有效扩张收入的手段 。美团财报数据显示,外卖业务的客单价在上半年同比大幅提高,一季度美团外卖每笔订单的均价上升14.4%到了52元,二季度回调至48.8元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图:美团人均客单价(截至2020年6月30日)
上半年,海底捞通过外卖收入录得的营收贡献较去年同期的1%增长到4%,收入扩增到4.1亿元 。就连从不做外卖生意的太二酸菜鱼,也开始了“下沉”,并计划将外卖发展为长期目标 。
线上通道帮助品牌商缓解了燃眉之急,随着疫情阴霾逐渐褪去,餐饮公司的重心回归线下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每日营业门店及账单数对比
根据哗啦啦数据显示,2020年8月11日,餐饮业营业门店数较正常日(指2020年1月1日,下同)增加2.48%;营业额恢复至6成以上,较正常日下降34.27%;客流量恢复8成,较正常日减少18.72%;账单数较正常日下降7.02% 。
在门店数激增的背后,则是头部品牌的快速扩张 。
海底捞今年上半年门店数量扩张至935家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海底捞新增门店
呷哺也同样在上半年新开张了36家门店,其中5家为凑凑门店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呷哺呷哺新增门店
九毛九新开37家太二酸菜鱼门店 。
海底捞的下沉,资本的狂欢

文章插图
太二新增门店
疫情放大镜下,头部消费人群的青睐显得尤为重要,“疯狂扩张”成为餐饮公司为下半年提前做出的准备 。门店的扩张势必离不开资金的补给,头部餐饮企业“吸金”能力一流 。
上半年,海底捞分别从中信银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九毛九通过配售所得11.85亿元 。资本加持之下,门店的扩张和供应链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可谓是手到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