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当孩子遇到麻烦时,你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撑起用“爱”筑就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还是忍住“帮孩子一把”的冲动,给他一个品尝挫折的机会并试图让他自己走出困境?
中国社会调查所今年对北京、上海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上升到30%以上 。这说明,在挫折面前,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堪一击 。而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应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提高孩子的“逆境商” 。
逆境是所好学校
“逆境商”即AQ(Adversity Quotient),是指人面对逆境所产生的反应能力 。在智商、情商差不多的情况下,逆境商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难题面前镇定自如
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行,能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力量,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让他感受成就的快乐,并获得自信和探索的勇气 。正是这种勇气和自信使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触类旁通,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随时出现的问题,遇事不慌 。
另辟蹊径或许别有洞天
4岁的文文试图将散乱的积木放回积木车,但无论怎么摆也无法复原,文文最后索性将多余的积木堆在最上面,积木车不能放进盒子里 。
当孩子确认自己已经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时,绝望和放弃都无济于事 。此时最需要的是终止正在做的、冷却自己的情绪,换一个思路、一种方法,再做新的尝试 。因为,经历了屡战屡败的过程之后,孩子很可能会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体验到绝境逢生的快乐 。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经过逆境的打磨,孩子慢慢学会逆事顺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失败并很自然地把挫折看成挑战 。所有这些经验,都会提升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使他能始终保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积极心态,形成坚持和执著的品性,为人生中的种种困境罩上希望的光环 。
孩子“输不起”错在父母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心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是,父母的某些做法是否无意中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并助长了孩子的“输不起”?
成则英雄败则寇
为了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才艺表演,5岁的童童每天晚上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弹钢琴,曲目当然是那首唯一的《C大调小奏鸣曲》,熟练掌握已不是问题 。然而,由于现场紧张,童童表演时有三个地方“卡壳”,以致没弹完就哭着跑下台,说以后再也不表演了 。
◎错误表现
妈妈对童童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在家里不是弹得好好的吗,怎么一上台就全忘了?你也真够笨的,这么多天都白练了!还有脸哭?!”
◎失误在哪里
一些父母将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的“脸面”,取得了好成绩就夸孩子聪明、能干,当成炫耀自己的资本;而一旦孩子做错了什么或遭遇失败,父母的脸立刻晴天霹雳 。他们首先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失误、接受失败的现实,指责、埋怨甚至挖苦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失败是可耻的 。这些父母在内心深处希望孩子是常胜将军,正是他们的“坏”榜样,造就了孩子的“输”不起,并直接导致了孩子“逆境商”指数在比较低的水平徘徊 。
◎不妨这样做
不以成败论英雄,平和、坦然地面对失败,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使之看清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变沮丧为乐观,以积极的态度抗衡暂时的困境 。所以,对童童演出中的闪失,妈妈不妨肯定她的成绩:“这支曲子开头和中间段落你弹得都不错,要是你不紧张,就不会忘记曲谱了 。想想看,你还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小朋友的面表演过呢,万事开头难,多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你就能适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