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起源之谜:山东,河北,还是河南?

大约4000多年前,帝喾与次妃简狄生下“契”,并将之封于商地,于是“契”成为商人始祖,后人称之为商契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部族不断地搬迁寻找宜居之地,到商汤时,商部落实力非常强大,在鸣条之战中一举歼灭夏桀主力,进而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
作为中国第二个正统王朝,尽管史书上的记载远比夏朝更多,但由于商朝起源历史久远,文献记载还是稀少,加之商朝建立前后不断搬迁,这就导致商朝起源地成谜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古代学者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与地望考察提出了不少观点,比如东汉许慎认为商朝起源于陕西关中,皇甫谧认为起源于商洛之间等,但多是推测,缺乏确凿的证据 。
随着殷墟甲骨文的出现,以及现代考古学的兴起,商族起源之谜有了重大突破,人们根据商朝的相关第一手资料作二重证据研究、三重证据研究、乃至多重证据研究,发现古人推测的商朝起源地不太可信,而商朝起源地可能并没有古人想象的那么复杂 。

殷商起源之谜:山东,河北,还是河南?

文章插图
19世纪末,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中,无论文化、科技还是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让人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这时甲骨文的横空出世犹如黑暗中的一丝亮光,给这个古老的民族带来了一些自信心 。在甲骨文初期研究中,王国维(见下图)是一位重量级的专家,成果众多,其中之一就是殷商起源的研究 。
甲骨文前,古代学者主要根据文献资料研究,但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可以通过“甲骨文+文献资料”二重证据研究,互相补充,互相验证,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更为可信,而王国维就是采取二重证据研究法,考证出殷商起源于豫东鲁西南 。
通过甲骨文的相关记载,王国维详细考订了历代商王、以及商朝之前的商族先公世系,并补充了王亥、王恒和上甲微三代先公的史迹,纠正了《史记殷本纪》等传世文献的一些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殷本纪》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王国维考证出了这八次迁徙的大致路线,即:商人早期的契、昭明、相土时,大致位于如今山东菏泽曹县和河南商丘;王亥之后,商人从商丘越过大河向北,“游牧于有易高爽之地”,虽然移徙不定,但大概百余年位于黄河与济水之间 。由于帝喾始封“契”于商地,因此商族人的起源地大致就在曹县和商丘之间,主要活动于太行至泰山之间的古黄河下游地区 。
需要说明的是,帝喾、帝舜、帝俊三者其实本是一人,甲骨文中有“高祖俊”的记载,帝喾在甲骨文中没有记载,应该是周人为了摆脱商人印记而以帝俊为原型创造出来的一个帝王,所以才会出现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姜原成了帝喾元妃、商人始祖母简狄反倒成了次妃的反常现象,至于帝舜《国语》上明确记载“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等,因此帝喾、帝舜、敌军三人一体 。
殷商起源之谜:山东,河北,还是河南?

文章插图
20世纪,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人们发现尤其在研究上古历史时,没有刻写文字的考古发现作用很大,而通过出土的商文化遗址的区位等,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探索出商族人的活动轨迹,这就是“传世文献+考古文献+考古发现(没有文字)”的三重证据研究法 。
在郑州市区老城区东南部,考古发现了二里岗遗址(又称郑州商城遗址),属于标准的早商文化遗址,距今大约3620年,晚于二里头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殷墟文化的直接来源 。与二里岗遗址大致处于同一时代的还有洛阳的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等 。也就是说,商朝建立之前,商族人主要分布在郑州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