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汝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 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

每件汝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对汝窑的新认识和个人理解,当然这些新认识还需要更多的例证,更多的的资料,由于我个人接触实物有限,可能有认识不对之处,也可能跟大家的认识有相左之处,还望谅解,必竟都是探讨,必竟都是学习 。
汝瓷的造型艺术更是独具风姿,历史上唐代以丰满为美,元、明时期以青花为美的代表,清代以多彩、秀丽、玲巧为时代特征,而宋代的汝瓷则以青雅素净、美观大方、端庄脱俗为时尚,尤其是器形的线条匀称,大小适中,胖瘦得体,恰到好处,让人窥见其文化内涵之风韵,反映了时代风貌 。
每件汝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了解过汝瓷特征的人,知道汝瓷的开片是鱼鳞开片蟹爪纹,特征第 一是线条有变化,第 二是纹理特别细 。
【每件汝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 。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 。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 。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
每件汝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 。曹昭《古窑器论》评价汝窑器曰:“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 。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汝瓷特有的蟹爪纹是鉴别汝瓷的又一重要标准 。但何为“蟹爪纹”呢 。笔者以前看过很多相关文章,说是汝瓷开片细密,型如蟹爪,为此,笔者也一直认为是开片的纹理结构型如蟹爪很多年,但最近阅读到了近人许衡《饮流斋说瓷》、人高谦《遵生八笺》及清初谷应泰《博物要览》等书中有"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记载以及最近一些对“蟹爪纹”的新论,才从新做了定义 。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