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批评教育要讲究策略

【学龄前儿童的批评教育要讲究策略】学龄前期的儿童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此时是孩子性格行为成型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孩子还没有正式走入学堂,所以教育的重责就落在了父母身上 。传统的教育手段无非就是批评和说教,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是会起到反效果的 。难道孩子犯了错误还不能批评么?当然不是 。孩子做错了事当然要批评,但是批评也要讲究策略 。因为批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记住并改正,所以,你应该从目的出发,想一想如何批评才能够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 。
糖衣炮弹 先扬后抑
同样吃药,没有糖衣的药片对谁来说都难以下咽,如加上一层甜甜的糖衣则效果会完全不同 。对孩子的批评更是如此 。家长可先积极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主动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 。正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这样:“宝宝最近吃饭真好,不挑食了,要是再能保持桌面的卫生,不撒饭,肯定就更棒了!”比起声色俱厉的:“看你吃的!满桌子都是!都给我捡干净!”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呢?
旁敲侧击 潜移默化
家长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幼儿想要一样东西,不直接表明,而是绕着弯儿:“妈妈,那个玩具真好,我们买了送给妹妹吧?”“妈妈,我想闻闻这个蛋糕是什么味道的!”绕来绕去,就是为了变相得到它 。家长完全可以学习幼儿的这种智慧,在孩子犯错误时,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引导他们悟出自己的错误,并能主动改过 。
这是两种儿童教育中使用的主要策略,看起来其实并不难,但是却很少有家长会做得好 。究其原因,还是家长对于育儿不够重视,对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家长们往往更喜欢把主要的经历花在知识的教育上,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 。学龄前进行知识教育的成效并不是很大,而如果能够为孩子塑造一个好的行为模式和性格,那么对于其之后正式入学的学习才是最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