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文章插图

现在心理疾患病人年龄越来越低 , 小于30岁的患者已经高达54% 。门诊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让心理门诊的医生们深感不安 , 为此专家呼吁:
10月10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 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身健康幸福一生”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说 , 现在每天接诊的心理疾患病人年龄越来越低 , 小于30岁的患者已经高达54% 。门诊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让心理门诊的医生们深感不安 , 为此 , 专家呼吁 , 心身健康是幸福一生的基石 , 家庭和社会必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 就要十分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
对于那些有情感障碍的人 , 特别是孩子们 , 需要人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
柏大夫说 , 一些家长对大夫说“孩子有时故意打架逃学 , 气得大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据了解 , 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要有所“忽视” , 甚至对孩子的控制、“侵犯”过度 , 缺少对孩子的尊重 , 从而造成父子母女虽然近在咫尺 , 心却天各一方 。
还有的家长说 , 孩子上课频频“走神” , 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眼中已经看不到惊喜、新奇和欢乐 , 有的只是无助、淡漠和哀伤 。追其根源 , 是家长将过重的期望强加给年幼的孩子 , 使孩子们错误理解自我的存在只是使父母高兴 。这样 , 孩子便不具备感受快乐的能力 , 不会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因此 , 为人父母者 , 要及时修正一些观念 , 才能带领自己的孩子建立高度的自我价值感 。
关爱孩子走出误区
柏大夫以切身体会忠告家长 , 要把握爱的真谛 , 走出教育的误区 。
柏大夫认为 , 有时善意的做法也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 。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或将孩子托给别人 , 或频繁地转换孩子所信赖的依靠关系 , 这样会使孩子在分离焦虑中长大 。幼小的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 , 反而随着一次次的被转移 , 强化了自己不可爱 , 没人喜欢自己的自卑心理 。
一名从小就被辗转寄养在邻居几位奶奶家的小A , 对此深有感触 , 她说 , 她对自己的父母怎么也没有对邻居奶奶的感情深 , 她不理解父母的行为是为什么 , 因而家庭的概念也不深刻 。
柏大夫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 要善于培养孩子敏锐的觉察力 , 从细微变化中 , 从言谈举止中 ,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 , 帮助孩子恢复和建立自信 。许多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家长明白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应 , 但却麻木自己的感受 , 拒绝解决自己的问题 , 使困境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 。家长应该明白:家庭中发生的问题是什么 , 我们该做什么?更应该明白:你身上有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
当你自己从内疚 , 自责和愤怒的遗产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救了你的孩子 。而不是“我供你吃 , 供你喝 , 掏钱让你上最好的学校 , 你还要什么?”等等诸如类似的赎买式的方法来代替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付出 , 这是极其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