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睡前故事来促进亲子感情

如何利用睡前故事促进亲子感情?在日常生活中 , 每个妈妈都有给自己孩子读故事的经历 , 临睡前的故事是许多孩子长大后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之一 。可如今的儿童故事读物 , 内容丰富却也流品不一 。家长该如何选择呢?育儿小编为你进言献策 , 一起收藏吧!
我的女儿妙妙今年4岁 , 活泼、热情 。幼儿园老师们都反映 , 她的词汇量明显大于其它同龄孩子 , 语言表达顺畅得体 。我自己也有同感 。仔细想想 , 除了我们家庭气氛和谐 , 从小就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给了她有益的影响外 , 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 , 就选择童话原著作为她的晚安故事 , 也功不可没 。
最初选择读童话原著给妙妙是不得已而为之 。妙妙出生不久 , 我和先生就去了欧洲学习 , 留下她在奶奶家 。那时妙妙还不能发音讲话 。直到我们回国 , 妙妙已快3岁了 , 见到我们的第一声招呼是胶东口音很重的“爸、妈” 。给她玩具时 , 我问她喜欢么 。她含笑点头:“喜 。”
如何选择宝宝的睡前故事?
对于孩子过重的口音 , 我们有些着急 , 为此采取的行动是选购童话故事书 , 每天睡前用普通话给她读 。可如今的儿童图书出版太过混乱 , 错别字、标点且不说 , 一些名著缩写过之后 , 语言表意含混、没有节奏、全无美感 。我们参考对比后 , 还是决定选择原版的安徒生和格林童话 。
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出发点 , 可开始时妙妙并不买帐 , 对我们读的故事很不耐烦 。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 发现童话原著接受起来主要有两点困难 。首先是生僻词不好理解 , 另外因为孩子对故事的文化背景不熟悉 , 所以理解故事情节有困难 。于是 , 对出现的生僻词 , 我给女儿解释含义 , 并和同义词相比较 , 还随机设计些情景表述 , 让她来选择 , 培养她对词汇使用的准确判断 。对涉及到的文化、民俗背景 , 我也简单解释 , 让妙妙明白世界之大 , 各有不同 。
后来妙妙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办法 。她称读原著是学习 , 读以前有的缩写本是听故事 。不想睡时 , 就拿原著来读 。困了想睡时 , 就拿出自己从前看过的书当催眠曲 。童话原著里的故事不仅仅是重视情节的表象 , 还有许多内心活动的描述 , 所以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 。很多时候 , 妙妙都会觉得故事里的人物就是自己 , 她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 想办法 , 并在后来情节发展中 , 不断验证自己办法的优劣 。
这些让妙妙渐渐养成这样的意识:解决事情的方法 , 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风格 。这风格各有利弊 , 效果也各有不同 。遇到事情 , 不能轻易用自己的想法去强加给别人 。对别人要有更多的尊重 , 更要从不同的处事风格中汲取有益的思路 。
童话是一种古老又常新的文学体裁 , 融汇了很多美好的哲理 。比如《青蛙王子》告诉孩子应该坚持信守诺言的做人原则;《海的女儿》告诉孩子人有不灭的信念 , 能够创造不朽和永恒 。童话中包含的智慧和美德 , 尽管有的孩子在小时候还领会不到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闪光点会像种子一样 , 在孩子心里逐渐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