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级汝瓷,极简之美!

汝瓷起始于宋代,官汝的烧制有专家称只有25年!其实据考古队考证汝窑的烧造断断续续是300多年!汝窑最早的烧造也不是始于宋徽宗、北宋初年已经开始烧造;汝窑的终结也并非随宋徽宗而消亡!五代的柴窑挺像北宋汝窑滴、只是胎骨不同;厚度不同、貌似都是玛瑙汝窑!

馆藏级汝瓷,极简之美!

文章插图
汝窑器物的特点是,宋代汝窑釉为湿透状,釉面厚重稳定;文献中提到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叫“天青”,就汝窑制品来看,这种釉色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虽有深浅的不同,但基本色调比较稳定,变化较少,多数釉面无光泽 。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汝瓷传世品稀 少,全世界现仅存67件半,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
【馆藏级汝瓷,极简之美!】
馆藏级汝瓷,极简之美!

文章插图
汝窑是裹足烧、芝麻钉 。所谓"裹足烧",非常专 业,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 。"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 。
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 。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 无 仅 有,为其它窑口所望尘莫及,更受到北宋皇宫的偏爱与赞赏,因而汝瓷成为“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得以流芳百世 。
馆藏级汝瓷,极简之美!

文章插图
汝瓷之釉下气泡不一而足,但皆为廖若晨星!而宝丰清凉寺之汝瓷气泡特少特小与其它窑口之廖若晨星之气泡不同!并在气泡四周显有莹莹晶晕!若是气泡于釉上釉下皆有而成重叠状时可定为仿品!因汝瓷胎骨细密坚硬,胎土结合紧密,在烧造中水份不易透入胎骨,故气泡自然不生!若气泡繁多则说明其胎土不精细胎骨不坚硬则可知之非到代之汝瓷也!元明清之气泡虽多但尤在釉层之中而并无重叠现象!故自气泡状况亦可知一二,配以造型,釉色,釉面,胎骨,支钉痕,开片,土沁和其它岁月痕迹及手感,再加上手中若有开门标本,则判断汝瓷真假新老并非难如登天矣!事之成败皆在于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莫以为拥有几十年之收藏者皆可为师,同师所出亦有优劣之分!故凡事应有主心骨!莫人云亦云,需靠自己去深造,去钻研,得出自己的结论!
汝窑创烧于北宋初年,自公元1086年成为宫廷用瓷 。北宋末年,宋金战乱,“靖康之变”后,汝窑自然窑空烟冷,烧造技艺失传 。一代名瓷,从兴到衰,共约40年光景 。宋代汝瓷传世品不足百件,与商彝周鼎比价,弥足珍贵 。明、清历代仿烧不绝,均未成功 。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