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命运的一场大决战,以白起为统帅的秦军,战胜了以赵括为统帅的赵军 。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将俘虏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兵放回去报信 。但是,这场战役,秦军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书上记载,秦军也死亡过半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其他的五国没有坐收渔人之利,发动对秦军的攻伐呢?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文章插图
一、秦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战国中是最出色的 。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由战国的特点决定的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除了秦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要远高于其他六国 。
秦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统一天下,为此,秦国的十几代国君一直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确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毫不动摇的朝这个方向前进,这种力量是极其可怕的 。反观其他六国,此起彼伏,互相征伐,可是哪个国家都没有长期的打算 。就这样,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六国的势力越来越小 。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文章插图
在外交上,六国的外交家也看出了天下的关键,于是以苏秦为首的外交家提出合纵,以六国之合力对抗秦国 。而秦国则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提出连横,打散六国的联合,对六国各个击破 。最终,还是连横战胜了合纵 。这是因为连横以秦国为主,行动坚定灵活 。而合纵则是六国联合,这些国家之间都有着利害关系,各怀鬼胎 。一旦出现矛盾,就四分五裂 。因此,在外交策略上,六国也落了下风 。
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作为犯了战国的大忌 。
具体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里,赵国的所作所为犯了大忌 。这场战役,在没有开始的时候,赵国就落了下风,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文章插图
赵国接收上党,是不义的行为,完全打破了战国时的外交惯例,遭到了其他五国的一致反对 。上党本身是韩国的领土,因为韩国的失败,被迫割让给秦国 。但是,韩国上党守冯亭为了挑起赵国和秦国的争端,故意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
从这一件事来说,赵国接收上党是完全违背外交惯例的 。上党本身是韩国割让给秦国的领土,跟赵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而赵国由于利欲混心,不顾秦国和韩国的外交协议,强行占有了它 。这在战国时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如果纵容这样的事情发生,会给各国将来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赵国便被各国孤立了起来,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国家的支持 。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文章插图
由于《史记》的作者的倾向性,我们对秦国扣押楚怀王,张仪欺诈楚国等不义之举都义愤填膺,可是,将心比心,赵国强占秦国的战利品不也是不义之举吗?公然违背战国的国际之间的惯例,还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估计连韩国都不会站在赵国的一边 。
三、秦国占据了外交的先机 。
再加上,在这场战役前,秦国也做了周密的部署,针对其他五国,秦国分别做了外交工作 。在这五国中,齐国遭受过六国联军的攻击,国力衰弱,对其他的国家心怀怨恨,不参与其他国家的纷争 。韩国被秦国实力压制,唯秦国之命是从 。燕国是实力最小的国家,又隔着赵国,也不参与 。
剩下的就只有楚国和魏国 。楚国是个大而虚弱的国家,它被白起打败,将国都东迁,惊魂未定,根本不敢和秦国为敌 。最后剩下的魏国一个国家,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连续给了它沉重的打击,它一个国家更是不敢对抗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