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动的实践诠释主体性教育( 三 )


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我能行,充分展现自我,教师要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只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教师就不要去教;凡是学生自己会做的,就要充分让学生自己做,教师不要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要替他说 。
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努力从根本上使学生具有生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并会运用的方法,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重视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 。
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
1、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自己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在课堂上把学习任务一布置,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使课堂活动沦落成一种自流活动 。有个别学校的领导、老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比较片面,教学评价时把教师少说话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导致教师上课时不敢说话,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也不管什么教学对象,很少给学生提示和指导,都要求学生自己去理解概念,自己去发现规律和探索方法,致使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困难,教学效率不高 。
有的老师说,课改最重要的经验和收获是:以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现在是老师跟着学生走 。其实,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 。自己学习不等于教师放任自流 。如果教师放弃了主导作用,成为课堂的一个旁观者,实际上就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
自主式学习不是口号和形式,而是学生内心里具有自主学习的品质 。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担当好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
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些适合合作讨论的教学中,发现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合作讨论几个问题,一下子课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的小组讨论内容可能早已偏离主题,有些组可能只是形式上围成圈,实际上还是各看各的,甚至有的学生羞于跟别人交流,唯恐说错了被人笑话 。讨论结束后教师只指明正确的结论,而没有及时给出各组在活动中的中肯评价,对于一些组的不同结论也不进行辨析或拨正 。
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课学生以后肯定不愿上 。
上述案例中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形式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而无法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迷失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向,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
【以生动的实践诠释主体性教育】总之,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一种善于合作、团结互助的态度、一种充满自信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