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风月场真荒唐,儿子迷恋风尘女,竟将亲娘贱卖为妓

在民国那会子,沈阳还是奉天的时候,“东北王”张作霖苦心经营数年,将偌大一座城市折腾的有声有色,馋得日本人垂涎三尺,恨不能早一点据为己有 。
在那个年月,一座城市的经济命脉,离不开“黄、赌、毒”这三个禁而不绝的行当,其中在西北市场一带,大大小小的窑子数之不尽,大有三四层高的“花楼”,小有只一间破屋的“半掩门” 。总而言之,甭管您是公子王孙,还是贩夫走卒,总有适合自儿个的去处 。

民国时期的风月场真荒唐,儿子迷恋风尘女,竟将亲娘贱卖为妓

文章插图
在诸多堂子当中,有个堂子名叫“四喜堂”,今儿个,“大狮”就跟您各位说一说在这座“四喜堂”里面发生的一桩悲剧 。
四喜堂的大掌柜名叫周萧峰,据说此人在大清还没覆灭的那会子在报号“大二哥”的绺子里面,“挂柱”当过几天胡子 。后来,“大二哥”的绺子让张作霖拜把子兄弟汤二虎带人给平了,周萧峰没了饭辙,一赌气进了“暗门子”,用白毛巾裹住头,把大辫儿往脑瓜儿顶上一盘,成了“大茶壶” 。
所谓“大茶壶”,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伺候恩客们沏茶递水的力巴儿,不过他们的工作并不仅限于这些,迎来送往“拉皮条”,护送姑娘“出条子”,必要时还要替“窑主”站脚助威,时不时还会捋胳膊挽袖子胖揍那些玩够了不给钱的“窑皮” 。
所以说,“大茶壶”是暗门子里面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绝非泛泛之辈可以胜任的职业 。再者,“大茶壶”倘若混出名堂,便可一跃成为“窑主”,从此人五人六起来 。而周萧峰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从沏茶递水的力巴儿,摇身一变成为“窑主”的人物 。
周萧峰在西北市场租赁了一个大院儿,挂上牌子开了这家四喜堂,他善于钻营,悟出门道,故而他家的生意经与别家大有不同 。别人家的姑娘们,都是如花似玉正当年的好岁数,而他家的姑娘们,则全部都是四十左右的半老徐娘 。
民国时期的风月场真荒唐,儿子迷恋风尘女,竟将亲娘贱卖为妓

文章插图
这些个年老色衰,人老珠黄的老徐娘,要么曾经干过“半掩门”的买卖,要么是别的堂子淘汰下来的劣货,按现在话来说,可算得“下岗再就业”,赚多赚少放一边儿,起码能让自个儿混个温饱,对于这个岁数的穷苦女人来说,有人愿意收留自个儿,就谢天谢地吧 。
当时虽说已经是民国了,可四喜堂里面的大娘大妈们还都保留着前清那会儿的扮相,穿着打扮要多土就有多土,跟时髦二字根本不搭边儿 。言简意赅一句话,四喜堂较之其他堂子,各方面少说落后四十年 。
但您可别忘了,有个词儿叫“老于世故”,周萧峰是个“油子”,他能这么干买卖,自然有他的打算 。他的堂子里面所接待的恩客,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比如拉洋车的,变戏法的,收破烂的,赶大车的,看大门的,打更守夜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皆成为四喜堂的老主顾 。
这一招,叫做“以小博大”,是聪明的生意人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周萧峰的买卖完全可以称之为“废物再利用”,以最小的成本,赚最大的利益,就因为占着“价低”二字,故而他家的买卖最为红火,不出一二年的光景,他成了西北市场的大财主 。
周萧峰这人善于伪装,在别人面前,他和蔼谦恭,平易近人 。穿着打扮也很斯文,只穿长衫,从不穿短打,脚踩夫子履,手拿白折扇,蓄着文明胡儿,梳着大背头,谈吐文雅,彬彬有礼,怎么看怎么像个学问人 。实际上,这老小子心毒手黑,专在那些半老徐娘的身上吸血,逼死人命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早已成为常态,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