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游泳者小心鼻窦炎


初学游泳者小心鼻窦炎

文章插图
(初学游泳者当心引发鼻窦炎)
暑假初学游泳者小心鼻窦炎;慢性中耳炎患者游泳需戴耳塞……广州连日高温,让刚放暑假的孩子们纷纷加入了戏水的行列 。据了解,广州各大水上乐园游泳班都开始爆满 。专家提醒,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游泳,尤其是一些初学游泳的“旱鸭子”要当心鼻窦炎、中耳炎等“游泳病” 。
【初学游泳者小心鼻窦炎】初学游泳者小心鼻窦炎
中考结束后的小涛也加入了学游泳的大军,就在游泳开始的两天后,小涛开始出现头痛、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妈妈以为小涛是游泳时着了凉,给他买了感冒药,但过了几天还是没有好转,后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鼻窦炎 。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董玉礼教授指出,初学游泳的人都很容易呛水,由于咽鼓管是连接耳、鼻、咽的通道,水呛到鼻子里,分泌物、细菌等呛到鼻窦,里面可能有过敏源,或是刺激的物体,容易引发鼻窦炎 。
董玉礼表示,由于鼻窦炎和感冒一样,都有头痛、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有些家长会误以为是感冒 。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感冒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除了上述症状外,咽喉痛、咳嗽等全身性症状明显,头痛也更剧烈 。而鼻窦炎的局部症状明显,严重的会出现流脓鼻涕、上颌骨、面部疼痛,额头痛等 。他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出现上述症状后要及时就医,必要的时候还要做CT等相关检查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游泳应戴耳塞
10岁的燕燕才学了一天游泳就觉得耳朵疼痛,还有流脓的现象,听力也下降了 。过了几天,流脓现象没有丝毫好转,到医院诊治,被告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
董玉礼介绍,燕燕原来就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患者大都有鼓膜穿孔,所以不适宜游泳 。
如果一定要游,可以通过戴耳塞等方法防范水进入 。如果已经发生流脓现象,应尽快到医院处理,以免加重病情,听力进一步下降 。
随便掏耳朵可能长疖肿
3岁的叶叶父母都是业余游泳健将,所以经常把她带到泳池旁戏水 。由于怕水灌进叶叶的耳朵,每次游完泳父母都帮她掏耳朵 。然而最近,叶叶的父母发觉女儿开始不对劲,总爱捂着耳朵哭,听力也大不如前 。将她带到医院一检查,原来女儿的外耳道长了疖肿!
据董玉礼介绍,外耳道疖肿在儿童中非常常见 。“由于孩子在戏水后外耳道里会有一些积水,有些家长会很细心的用棉签或挖勺帮孩子掏耳,却不知道棉签等硬物,会损伤毛囊、耵聍腺、皮脂腺等,有的还会形成脓肿,导致疼痛,吞咽时疼痛会加剧 。”董教授指出,脓肿形成后,需要切开引流脓水,如果没有脓,也需要消炎处理 。
8岁的小男孩林林在参加游泳班后没几天,就觉得耳朵发闷,还会疼痛 。这天睡着后,林林突然被自己耳朵的明显刺痛弄醒,家人惊慌地发现:林林的耳朵里居然流出了血水!
武警医院耳鼻喉科的廖礼兵医生仔细检查完林林的耳朵后表示,他是中耳炎治疗期间游泳导致耳膜胀破所以流出血水 。
他介绍,由于人的中耳腔是一个小腔,患有中耳炎的话,炎症导致液体渗出,而耳咽管阻塞,导致液体引流不出去,在中耳腔越积越多,就会导致耳朵闷胀,太多的话还会把耳膜胀破 。廖医生表示,耳膜胀破后,一般要4~5个星期才能自动愈合,在中耳炎转好前暂时尽量避免游泳 。
教你防范“游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