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

文章插图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为: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
位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初步懂得自我保护;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萌发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与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集体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愿意与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使幼儿初步能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问好;
(6)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8)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习惯,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地学习活动规则;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地自我服务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教育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
(11)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抢或独占玩具 。
中班
(1)使幼儿能够初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异同;
(2)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懂得同情和关心他人;
(3)萌发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不损害同伴;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设施,初步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最初的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并使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同伴及成人交往中,能初步准确地使用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初步懂得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能初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鼓励幼儿能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引导幼儿初步能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民间艺术及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品 。
大班
(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及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和老师及其他长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学会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办法;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初步懂得应对集体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幼儿主动、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和同伴友好相处;
(5)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关心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
(6)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让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机构、社会成员和他们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