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兴,难

影院复兴真的来了么?
9月1日,《八佰》累积票房突破20亿,创下了影院复工以来的电影票房新高 。
如今,影院复工已有月余 。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下午,影院复工后的第39天,2020年院线电影票房累计突破50亿,累计观影人次达1.4亿 。
……
随着数据的不断攀升,似乎在直观陈述着复工以来影院市场复兴的进程 。
然而,这样的复兴并不容易 。有北京的影迷表示,刚刚过去的周末,虽然是观影的晚上黄金时段,但影院的上座率依旧少得可怜,原本全场约140个座位的影厅,整场竟然只有十四、五个座位有人,上座率只有1成左右 。
复工之下,因为影院依旧在实行50%的上座率限制,片方不敢在市场全面复苏前上映新片试水,又进一步让观众们没有去影院观影的热情,造成恶性循环 。影院的自救也变得更难,甚至亏钱 。因为复工后不仅要承担人力、电力等成本,还要负担消杀和建立观察室的新增成本 。
与此同时,一大批小影院和电影放映类企业正在悄无声息的死亡 。天眼查App专业版显示,我国共有2651家电影放映的企业被吊销放映资格,3472家电影放映的企业注销了公司,共计6123家 。另外在一个影院从业者的微信群里,有100多家影院正在出售,却无一人接盘 。
有创业者直言,影院这门重资产生意,正变得不那么性感 。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采访人员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
电影院复兴?难!
有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电影院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桃花源 。它给你提供一次12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关闭一切噪音,停止接听常年无休的手机,抛开现实生活的烦恼,安静且心无旁骛地给自己一次异世界的奇妙旅行 。
但随着疫情的冲击,电影院这个“桃花源”,似乎正在被观众们遗忘 。
“上座率少得可怜 。”两天前,吃过晚饭后的韩亮与朋友在望京一家影城定了两张《八佰》的电影票 。他检票入场后发现,原本全场约140个座位的影厅,整场竟然只有十四、五个座位有人 。
这还是周末这样的观影黄金时段的状况 。按照规定只能有50%的上座率算,但当天的上座率还不足10% 。
韩亮感慨,大家想象的电影院复兴,其实迟迟没来 。
“我家楼下的一家小影院,影院环境和音响效果可棒了,有时候还能体验包场,巨爽 。”另一位观众的观影经历,也在影射大部分电影院的艰难处境 。
事实确实如此,电影院回来了,但观众们却还在路上 。
7月20日,当大多行业已经复工3个多月时,电影院开始开放 。但长达半年的停业期,以及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以及排片量减至正常时期一半的要求下 。复工首周,全国45%的复工影院,票房总计仅1.09亿元 。
甚至有媒体曾报道,线下影院复工后,在北京老牌电影院西单首都电影院,出现了媒体采访人员比观众还要多的“盛况” 。
对于这样的“复工”,影院创业者王伟并不意外 。
他表示,尽管从8月14日起,上座率从30%被允许提高到了50%,观众观看片长超过2小时的影片必须中场休息的限制开始放宽,《八佰》在今天也迎来累积票房突破20亿,创下了复工以来影院的票房新高的成绩,但这依然无法扭转影院票房后劲不足的事实 。
“正常情况下,像《八佰》这样的大制作电影,宣发和后期都不错的情况下,在暑期档上映,是要冲40~50亿票房的 。”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因为政策依旧要求影院上座率要控制在50%,王伟估计,《八佰》的票房应该只能到30亿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