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生也需要一些摸鱼时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 , 作者:荞木 , 头图来源:《不求上进的玉子》
“感觉周末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 。”
这很可能是你某个周一上班之后 , 在闲聊群里跟同事说的第一句话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尽管度日如年的会议时间依然那么难捱 , 但下班之后和周末的时间总是跑得飞快:
想看的电影还在硬盘里 , 该做的运动还在收藏夹里 , 要看的书还在塑封里 , 打算做的菜还在超市里 , 需要睡的觉还在等你——但是休息时长却已经过完了 。
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很多疲于工作的人的至宝 , 就是一些“拿不上台面但是又不怎么费脑”的综艺、小说、电视剧、短视频……
这些内容让人在看的时候能够扔开生活里的破事 , 只剩下原始的悲喜 , 没有收获 , 也不费力气 , 以至于相比之下 , 很多正经爱好都变成了充满精力的时候才能去做的事 。
“不能再这么堕落下去了 , 得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 。”也许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荒废人生的时候也发出过类似的慨叹 , 但很快又在压力与疲惫的夹击下走上了以前的老路 。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玩”与“生活”都不感兴趣了?难道我们只能在眼高手低的焦虑里走向堕落吗?
这很可能是许多年轻着却已经麻木的人所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
现代人 , 一半时间上班 , 一半时间止痛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摸鱼”这件事 , 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
上班的时候为了在工作间隙喘一口气 , 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开小窗跟朋友闲聊、带薪拉屎、出门抽烟等“见缝就摸”的小技巧 。
而就算离开了工作 , 一旦给自己设立了什么目标或者要去做的事情 , 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自己的领导 , 在做正事之前忍不住地在焦虑中摸鱼 , 从而在“什么都没做”的时间黑洞里越走越远 。
以至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你想着在周六的下午看一部电影、或者看完床头剩下的半本书 , 却在犹豫与拖延中反复地刷着微博与朋友圈 , 机械地点开一个个热搜 , 加倍速看完了并没有什么意思的综艺更新 , 最后还是没有伸出开始的手 。
而在下周关于这天的回忆里 , 尽管当时获得了十足的乐趣与满足 , 你却迅速忘记了当时自己刷到过什么碎片内容 , 只记得无所事事了一整个下午 , 该做的事情一个都没有做 , 然后陷入新一轮“我是不是太堕落了”的追问当中 。
我们知道好的书和电影能带给人新的视野 , 知道参加展会和活动能丰富业余生活 , 知道锻炼或者学一个新的爱好是好事 , 知道出门走走、产生线下真实的接触能获得充实的感觉 。
但另一方面 , 又忍不住躺在床上 , 面对没营养却不费脑的流水线内容投降 。最后 , 就算你自诩是一个对自我有要求 , 对生活感兴趣的人 , 也还是要努力调动内心力量才能说服自己开始做那些“我本应很想做的事” 。
所以在这个时代 , 眼高手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矛盾 。
当然 , 这不是一个人类的新问题了 , 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新异化的诞生》里就描述过类似的困境:由于无法专心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 人们自愿去做他们不真的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