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文章插图

01、什么是取悦症“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对他人的认可上瘾 。
取悦者会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满意,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 。但与人为善的结果可能会让别人利用你 。
心理学家把这叫作“冲突避免”,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作危险的情感体验 。
取悦症三角形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取悦症的三个心理要素——思维、行为和情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 。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文章插图

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 。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
取悦症三角形可以说明,为什么你在思维、行为或情感上做出小改变,就能让你的取悦症康复过程取得大的进展 。因为这三条边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任何一条边上的小改变,都将引起整个三角形的改变 。
只要了解了你的取悦症三角形,你就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改变过程,确定改变的主次先后 。
02、取悦症的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不论哪种类型和心理机制,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高昂成本,也会影响人格独立和自我进步 。
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调整心态:
1、多强调自我意愿和需求;
2、懂得并学会拒绝;
3、内化自己的成就感 。
一、认知型取悦症-症状–陷入到自我亏待的心态
-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到每一个人都喜欢你
-他人需求>你的需求
-你在衡量自尊或是定义自我时,依据是你令他人的满意度
-你相信着,讨好能够使你免遭他人拒绝、免遭刻薄对待
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
这类取悦症由三个错误观念引起,它们分别是:
逻辑陷阱
1)“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 。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就是我自己不对 。”
他们内心的矛盾始终指向自己,不指向外部,不管什么问题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陷入逻辑陷阱中 。他们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同时对别人也有很大期望,但从来不把自己的需求明确说出来,觉得这是麻
烦别人,这就导致别人无法满足他们的高期望 。
当期望落空,他们又会感到失落、难受、沮丧,甚至愤怒 。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里还有一条:不允许自己表达愤怒 。把所有的愤怒情绪都内化作用到自己身上,造成他们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
2)别人的需求永远摆在第一位
有取悦倾向的人像圣人,永远在无私奉献 。他们不断地给予,把最好的给别人,把不好的留给自己 。但其实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并不合适,当你一味不求回报付出时,你的动机就会变的可疑 。
3)为满足别人而牺牲自己
舍己为人的互动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很难成立 。
二、习惯型取悦症——症状-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
-为他人做的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
-你需要每一个人的认可
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打破习惯上 。
这类人把取悦他人当做一种习惯,甚至带有自我强迫性质 。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想通过持续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
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让这类人获得极大的心理快感 。而这种快感又不是时刻都能得到,如果通过取悦他人就可以得到认可,那么取悦他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