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元青花从这里开始

【认识元青花从这里开始】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

认识元青花从这里开始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有以下特点: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
元青花胎料需要增加三氧化二铝来增强胎体的耐温度,在宋代以来原有可拉坯成型的泥料中必须添加其他矿土 。由于麻仓土和其他矿土的添加,泥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大大减弱 。只有使用印坯工艺才能成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元青花瓷器基本都是印坯接胎的痕迹 。虽然缺失了拉坯的柔美性,但印坯成型可以制作复杂的器形,可以相对保障同类器型的大小一致 。尽管同类同期印坯成型器物大小都一致,但坯胎薄厚、温度的不均匀等还是要影响瓷器的收缩比 。一般情况下,陶与瓷的干燥及烧成收缩比总计约为:粗陶20%左右,普陶l8%左右,细陶15%左右,炻瓷l8%左右,普瓷16%左右,细瓷14%左右 。所以,元青花成型工艺的的特殊性,也是我们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但这也不是绝 对,因为现代高仿都在努力恢复传统工艺的各种细节 。
认识元青花从这里开始

文章插图
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却是由西方人发现的,这对中国陶瓷专家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也难怪,元青花的存世量极少 。照沪上收藏家高阿申的考证,明代政 府建立后,将元青花当作意识形态的异端,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现在西方国家拥有的元青花比国内多,都是当年的外销瓷 。
“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到拍卖场上的疯狂,不到百年时间内,元青花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由此有了这次空 前的团聚,穿越了沧桑,73件元青花同诉14世纪的一段传奇 。
认识元青花从这里开始

文章插图
元青花烧制后,青花色会有晕散现象 。使用“苏麻离青”的青料,青花的发色鲜艳且翠的浓重艳丽,浓厚处细细观察可以看“铁锈斑”,而这也是判断是否为苏麻离青料的重要特征,俗称“黑疵”,且用手去触摸,则是凹凸不平的感觉 。而国产料的青花发色则是蓝中带有灰调,有些呈显得感觉是青蓝偏灰或者闪绘 。延祐元年的青花发色的牡丹纹像是沁入胎骨,有立体感有闪闪的感觉 。青花犹如浮于表面,而且釉面表象会有浓黑丝和小点,青花纹饰和釉面紧贴,有微微凹陷的感觉 。
从元青花的内胎,我们可见到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 色或土黄 色的.同时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麻仓土铁质含量较高是它的特性)较多,会在胎面呈现出许多铁质斑点(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