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_原题为: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摘要【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 并将于10月中旬进行规模逾300亿美元的A/H上市 。(界面新闻)
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 并将于10月中旬进行规模逾300亿美元的A/H上市 。
相关报道:
3000亿、197笔 拆解万亿蚂蚁帝国的投资版图
从一个支付工具到万亿金融帝国 , 蚂蚁集团是如何长成巨象的?
如果说在过去的16年 , 蚂蚁集团通过一系列技术、牌照搭起了帝国的骨架 , 那么从骨架到金融巨象蚂蚁还需要场景来构筑一个庞大的生态 。118万亿的交易流水 , 比中国国民GDP的总额还要高出很多 , 蚂蚁成为巨象行走 , 还需要海量场景加持 。
打造这一切 , 蚂蚁没有亲自动手 , 而是通过战投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场景地图 。通过蚂蚁金服过往197次的投资出手 , 蚂蚁集团网罗了更多的场景 , 巩固了支付地位 。

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文章插图
天眼查显示 , 截至今年8月31日 , 蚂蚁集团共发生了197次投资 , 覆盖了出行、餐饮、教育、保险、小贷、理财、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媒体、人工智能、房产家居、在线票务等23个领域 。蚂蚁集团这197次对外投资累计耗资近3000亿人民币 , 全球投资布局横跨英、美、印度、新加坡等12国 。
蚂蚁集团投资部总监黄海曾总结 , 蚂蚁的战略投资团队更多是把自己定义为“用投资的方法帮助公司做业务” 。
黄海指出 , 蚂蚁的主航道是金融支付能力、金融场景能力、基础技术能力和全球化能力 , 围绕四个主航道进行日常战略投资 。
具体说来 , 第一是金融业务本身 , 完善在各个领域的金融服务;第二是金融场景 , 吃喝玩乐各个方面;第三是技术能力“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IoT、云计算;第四是全球化 , 将蚂蚁集团的经验带出海 。
透过这197次投资 , 我们试图了解蚂蚁如何成为“巨象” , 又将走向何方 。
1、金融版图:投资拓展边界
蚂蚁集团的战略投资部创立于2011年 , 那时蚂蚁金服还未成立 , 仍以支付宝为主在阿里体系内运营 。
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 , 在此时期 , 蚂蚁金服的战投思路非常明确 , 即围绕金融主航道 , 通过投资来进入需要牌照的行业和金融周边行业 。
在金融领域 , 蚂蚁的投资版图最广、投资次数最多 , 涵盖了支付、风控、互金、保险、理财、保险代理等多个细分领域 , 投中网不完全统计如下:
保险类:万通保险、国泰产险、信美相互
小贷类: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重庆蚂蚁商城小额贷款、中和农信
支付类:支付宝、中交金卡
金融资产交易所:网金社、天金所
基金类:蚂蚁(杭州)基金销售、天弘基金、德邦基金
商业保理类:商融(上海)商业保理、商诚(上海)商业保理
信用管理类:杭州灵芝信用、芝麻信用
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文章插图
(截至8月31日 , 蚂蚁集团金融投资版图 , 金额不完全为蚂蚁独投 , 来源:天眼查)
早在2013年10月 , 蚂蚁金服就以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623亿元的注册资本 , 持51%股份 , 成为天弘基金最大控股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