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购古玩背后的“鉴定”骗局

【高价收购古玩背后的“鉴定”骗局】看似正规公司在运作的颂瓷背后却有着一个诈 骗“面具” 。被告人潘某供述:“藏家的信息这部分都是我提供给业务员的 。”潘某通过网络购得多批曾出售过抑或是购买过古玩、藏品人员的名单,且名单人员分布于全国各地 。业务员拿到名单后再通过电话销售的模式吸引收藏者“上钩” 。
一旦有收藏者带藏品过来,业务员便请来所谓的“鉴定师”鉴定产品,并给出初步的高价收购,然后吸引收藏者花钱对产品进行检测 。假若对方不愿意,业务员又以帮助寻找买家私下交易或是帮忙拿去拍卖的名义,让对方留下古玩、藏品 。最 后又让颂瓷另外的业务员假冒买家与收藏者见面私下交易,但多方沟通后,“买家”依旧是要求收藏者鉴定了真假才愿意交易 。
不少收藏者又在“买家”的花言巧语下将产品拿去嘉博公司检测,最终的检测结果还是跟初步检测的结果如出一辙 。
庭审历经9小时结束 。在法官杨志勇的主持下,整个庭审过程紧张、有序、高效,庭审中各被告人除一人外均表示认罪,辩护人亦充分发表了辩护意见 。

高价收购古玩背后的“鉴定”骗局

文章插图
古玩中的骗术第 一种是被动骗人 。有时候卖家知道是赝品,而买的人却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这个时候卖家是不能说是假的 。因为首先你说假的就卖不到好的价钱,其次是如果卖家是特别自傲的那种,你反驳他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面子,说不定还会生气,也许以后就再也不去卖家的店里买东西了 。卖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假货,感觉这就是骗人的高境界了啊,自己都不知道真假的时候,抱着忽悠人的态度,很有底气的跟买家说这是真的,这样会很容易就让别人相信了,所以还是要自己学会鉴定古玩,这才是王道 。将混乱的古玩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找出每一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自己更加清楚认识古玩;其次是比较,根据自己心中对一件古玩的标准定义,将物品与这个标准比较,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后就是辨识,通过自身的辨别以及各种查证 。从而达到鉴别古玩的目的 。
私下交易骗入场费:提前策划私下交易活动,编出多批买家选货之慌言,让你交500-2000元不等的入场费,进场后,按顺序叫号看货,雇来的托多是职业骗子,重复以上骗术陷阱,继续骗鉴定费、保证金、出关费等!
高价收购古玩背后的“鉴定”骗局

文章插图
藏友们有没有想过买家接受的方式是什么,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为什么每一件艺术品成 交价格会出现在专 业的艺术品网站上,雅昌数据 鑫辉数据都是从哪里来的 。明明这件东西市场价值是2万块钱很多藏友非得要假几百万而且进入任何一家公司交易都说不交税(这些人真是可悲至极),发现被自己被骗了才找有关部门讨回自己的利益 。
所谓“物理检测”,收购前,要你花这几万块做物理检查 。做了就说东西不到代,假的,不是官方造的!!!私造币随便他写,然后就不能被收购!其实我们想一想,任何事物其实都有自己所为的价值存在,但是也要看在什么地方 。每一位成功的老板,在走向成功的时候都会有投入,一路上的艰辛又有谁知道呢?不付出就有回报,没有过程就想要结果,这种事情连小说里都不会存在 。
高价收购古玩背后的“鉴定”骗局

文章插图
无论收藏者将来卖与不卖,增值是衡量收藏成功与否的通俗标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标尺简单明了,而且无法替代 。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艺术品的价格无一例外地都呈上升趋势,虽然有些领域有过短暂的低谷,但艺术品总体增值现象显而易见,并没有其他投资行为常见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