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到底会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饮食好坏将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关于儿童性早熟事件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很多食物被扣上“性早熟”的帽子,不是说蔬菜注射了激素,就是指证某奶粉添加了激素 。
更让人担忧的是含有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豆类产品,也被某些人认为是“祸害”,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食物真的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我将从最近盛传的新闻来入手,逐个解释 。
1.一些动物性食品
最常见的动物食品导致性早熟的典型说法包括避孕药喂养的鳝鱼和水产、打了激素的速生鸡、催肥的猪 。鳝鱼喂避孕药或者激素的说法,已谣传了很多年,后来有媒体专门做了一期“求证”专题,结论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药或者激素,否则鳝鱼会死得很快 。而且,鳝鱼小时候是雌性,长大了就变身雄性,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
速生鸡其实叫“大快型白羽鸡”,速生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 。央视曝光的速生鸡是滥用抗生素,跟激素没有关系 。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鸡的健康状况反而不好,和黄鳝是差不多的下场 。
排除和速生鸡类似的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因素,“催肥”的猪倒确实有可能存在激素问题,不过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体激动剂,也就是常说的瘦肉精 。它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合成效率,提高饲料转化为肉的比率 。我国以前多次出现滥用瘦肉精导致的中毒,但主要是肌肉震颤、心率异常等问题,跟性早熟是不相干的 。
2.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有的媒体引述专家的话,说豆制品里面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 。这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完全不符合大众“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怎么可能有害”的逻辑 。
实际上类雌激素没有雌激素那么强的作用,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很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喜欢吹嘘神奇功效,要提防它们“暗度陈仓”,偷偷加真激素 。
3.用植物“激素”催熟的蔬果
通常人们对植物“激素”的描述就是“催熟”,最典型的是顶花带刺的黄瓜、催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香蕉、芒果)、膨大剂催的西瓜、反季节蔬菜,还有最近媒体报道的无根豆芽等 。严格来讲,产生这些效果的应该叫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是许多媒体说的“激素”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很多,有的是促进果实成熟,有的是让果实同步成熟便于采摘,有的可以增加产量 。但无论它是什么功能,凡是在我国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在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 。
那植物“激素”会不会导致人体性早熟呢?动物和植物完全是两码事,两者的生理生化机制完全不同,植物“激素”和人类激素也不存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 。如果植物“激素”能让人性早熟,那你怕不怕花粉让人怀孕?因为花粉就是植物的“精子” 。
4.奶粉
近年来,媒体上时不时就要来一个XX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几乎所有品牌无一幸免 。很多家长甚至以为,奶是奶牛分泌的,毫无疑问会有牛的激素 。
标志性的事件出现在2010年的“圣元性早熟案”,当年卫生部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对圣元样品的检测表明,圣元奶粉里的雌激素远没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当 。最后包括医生在内的专家组综合判定,当初报告的几个案例都是个案,并不是由奶粉引起的 。
理论上讲,如果某一种畅销食品会导致性早熟,那就不会是零星个案,而应该是时间上相对集中、空间上四处开花的暴发态势 。其实这一逻辑不仅限于奶粉性早熟,对待各种个案爆料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