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洗澡才能让你“洗洗更健康”?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你若问这是何故 , 答曰不用总洗澡~入秋后天气渐凉 , 在洗澡这件事上 , 自古就有争论 , 比如香水的诞生 , 就与中世纪法国王室排斥洗澡有关 。那么澡到底要不要天天洗?怎样洗?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下“洗刷刷”那些事儿 。

怎样洗澡才能让你“洗洗更健康”?

文章插图
洗澡一周到底应该洗几次澡?
研究表明 , 在经济越发达地区、学历越高的人群中 , 洗澡的普及越广 , 频次也相对更高 。夏天炎热 , 大量出汗 , 每天冲洗1~2次;秋冬季节寒冷干燥 , 一周洗澡2~3次即可 , 对于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洗澡次数 。但洗澡时应使用较为温和的沐浴产品 , 洗浴后也应及时涂擦身体乳 , 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瘙痒、脱屑等不适 。
2 。搓澡巾到底该不该用?
这大概是一个可以引起新一轮“南北大战”的送命题了 , 相信北方澡堂里大家赤条条互相搓背的场景是许多有在北方上学经历的南方同学的噩梦 。其实这是气候及地区的差异引起的 , 北方相对少水、寒冷 , 洗澡频率较南方低 , 因此角质层也较厚 , 适当的使用搓澡巾可以有效的去除多余的油脂和皮屑 , 达到清洁的目的 。但过度的搓澡则会破坏皮脂膜 , 加速皮肤水分丢失 , 同时减弱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 , 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 甚至传染性软疣等皮肤疾病 。
正确的姿势是 , 选择软硬适宜的搓澡巾或洗澡刷 , 切忌大力搓洗和热水烫洗 , 并且搓澡巾要单人单用 , 避免皮肤疾病的传播 。
3 。洗冷水澡是不是真的有益健康?
冷水浴通过低温对人体的刺激 , 可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 , 增强体质 , 但也并非人人适宜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 如:婴幼儿、老年人 , 经期、孕产期妇女及患有不能适应寒冷的疾病如:关节炎、寒冷性荨麻疹的人群均应避免冷水浴 。
4 。给宝宝洗澡 , 总担心洗不干净?
一些宝妈总担心孩子的卫生问题 , 恨不得天天都给宝宝洗澡 , 其实宝宝的角质层只相当于我们的三分之一 , 皮肤娇嫩 , 因此给宝宝洗澡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 , 沐浴露一周用一次即可 , 并且洗完一定要及时的冲洗干净 。洗澡水里也尽量不要加花露水、风油精等刺激性的物品 , 以免伤害宝宝幼嫩的皮肤 。
5 。术后洗澡 , 真的会加重感染的风险?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人们就开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 直到今日的研究表明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 手术后无论是淋浴或者泡澡 , 即使没有拆线 , 也不会加大伤口感染的风险 。但有趣是 , 尽管多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二者无关 , 各国的外科医生们还是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叮嘱患者拆线前尽量不要洗澡 。
6 。这些情况下尽量避免洗澡
血压或血糖偏低 , 劳累、大量运动、醉酒、空腹或进食过饱时不建议马上洗澡 , 容易引起低血糖或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堂”的发生 。
参考文献:up to date
赵秀阁、王贝贝等 , 我国成人洗澡相关暴露活动模式研究 。[J] 。环境与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