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巅 峰之作,文化奇迹,隐藏千年的秘密

钧窑: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窑烧造瓷器而得名 。其主要特点:造型端庄,胎质细腻,坚实致密 。扣之其声,圆润悦耳,万紫千红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 。钧瓷的造型除碗、盘器皿,还有壶、罐、炉、枕等生活日用品,特别在钧台窑出土的多种宫廷美术陈列品和各类花盆、盆奁儿、尊、炉、瓶、洗及文房四宝等 。

钧窑巅 峰之作,文化奇迹,隐藏千年的秘密

文章插图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这是人们对钧瓷收藏价值的由衷赞叹 。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闻名于世 。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其鬼斧神工的烧制技艺在今人的传承中更加炉火纯青 。
自唐至元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唐钧、金钧、元钧即花瓷,或称为五色瓷,汝钧即汝瓷 。以至于到明崇祯时期,尚有“钧州有五色,即汝窑一类也”之说 。且北宋末年,钧瓷已被皇 室独占民间禁用,各种著述文献的作者亦无缘见到官钧,故已独具特色且以铜红釉为主的钧瓷不见于各种文献的记载已不是难于理解之事 。综上所述,从考古发掘及窖藏出土器物来看,存世宋钧与同时期的官窑、汝窑造型相同或相近,其题铭、款式、数字符号也与同时期汝、官等窑器的时代特征相符,其釉色亦与故宫博物院所存宋钧、金、元钧瓷相同 。所以,其生产年代可以确定无疑 。尽管钧窑不见于明代以前的文献记载,亦有可能明代以前的相关记载尚没有发现 。根据唐钧与汝钧的特征及考古发现,我们仍然可以得出结论:钧窑始于唐中后期,兴起于北宋中期,至北宋末年出现御用官窑,金元时期迅速扩张,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为全国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钧窑巅 峰之作,文化奇迹,隐藏千年的秘密

文章插图
钧窑瓷器之所以名贵,就在于它的釉色,官钧和民钧主要区别也在于釉色的把控,这釉色的不同就通过钧窑瓷器工艺和窑工技术来决定了,官钧釉色变化流畅自然,钧官窑釉色为典型的窑变釉,往往在天青色或紫红色背景上密布着淡蓝至蓝白色的窑变流纹,颜色的变化非常生动美妙 。钧官窑瓷器釉色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 。民钧窑瓷器釉色则多为天青、天蓝、月白、豆绿,釉面变化比较少,不见蚯蚓走泥纹,很少有通体呈紫红色釉的;
钧瓷绚烂奇妙的颜色是在烧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钧无 双”也是钧窑很独特的特点,同样的器型,颜色都是各不相同的,当然并非是人工画上去的,那么美妙绝伦的色彩是人工也没有办法描绘出来的 。
【钧窑巅 峰之作,文化奇迹,隐藏千年的秘密】
钧窑巅 峰之作,文化奇迹,隐藏千年的秘密

文章插图
釉色主要有天蓝、月白、紫红、碧蓝诸色,器表釉面常留有蚯蚓走泥纹或开片,同时花盆类器底通常刻有数目字款识 。官钧窑是继官汝窑之后建立的第 二座北宋官窑,北宋后期,应皇 室之需,于苏、杭等地搜罗各种珍贵的花石树木,北运汴京,史称“花石纲”,为此大量烧制陈设用瓷 。官钧窑由民间选出能工巧匠,专门烧造各类宫廷陈设用瓷,瓷器出窑后须经遴选入宫,落选者均有意打碎或埋入地下,所以臣民难以获得,故现在所能见到的北宋官钧窑罕见墓葬出土,多为宫廷旧藏或重要藏家流传有绪 。且由于专 供内廷烧造,工艺上精益求精,不计工本,所以传世珍品均工料俱佳,但由于专 供皇 室享用,故均为历代宫中传世瓷器,宫外偶或见之,皆为因故由大内流出,极为珍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