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

清朝入关后,有所谓五大恶政,即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 。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大恶政中的剃发 。
剃发源自满族男子的习俗 。后金成年男子,将头上四周边缘的头发剃去,只保留中间的长发,然后编成辫子,拖在脑后 。明朝男人则没有剃发的传统,男子将头发挽起来,称为束发 。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曾在后金国内大规模推行剃发 。努尔哈赤每占一城,必先令城中居民剃发,史称“削发降” 。努尔哈赤占领辽阳、沈阳等地区,都曾强制当地居民剃发 。从努尔哈赤起,剃发就成了后金的一项“国策”,一以贯之,直到大清灭亡 。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皇太极在位时期,由于他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厚待汉族,礼遇读书人,剃发政策有所松弛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握大权 。入关前,多尔衮为了不激起民众的反感,减少清军入关的阻力,也采取了宽容政策 。
1644年4月,清军入关,问鼎北京 。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拉拢民心,稳定局面 。如果百姓不认可,凭满洲八旗那点军队,要想统治庞大的中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为了安定民心、缓和矛盾,在一些汉族官员的劝说下,多尔衮下令停止剃发 。他说,以前所有归顺的人,不分类别,全部剃发 。现在得知这一命令违反民意,也违背了我以文教安定民心的本意 。现对此予以更正 。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衣冠服制也不变动 。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多尔衮的这道命令,对于清军入关后安定民心、稳定局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老百姓只要有饭吃、只要官员不来盘剥,他们并不关心政治,对南明军、李自成军、张献忠军、清军的战斗也并不放在心上 。另外,多尔衮这种宽松的政策,对于招抚各地处于观望态势的明朝官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但是,随着清朝政权渐渐稳固,剃发又提上了日程 。
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尔衮发布了清军入关后的第一道剃发令 。这道剃发令之强硬,前所未有 。多尔衮以皇帝的口吻说,京城内外以十日为限,直隶及各省地方,自该命令送达之日起,以十日为限,全部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如果有官员敢于为此进谏,想在将大清已经平定的地方保存前明制度、不遵守本朝制度的,一律杀无赦 。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清初最失败的政策之一 。
这条命令颁发之后,整个国家仿佛被一片巨大的阴云笼罩着 。中国老百姓经历了太多改朝换代,在他们眼里,谁来做皇帝似乎都一样,所以,他们对明朝的灭亡没有深刻的感受 。但是,剃发令颁布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清朝统治者要求他们剃发,这就跟他们有切身关系了 。这下,所有的百姓都开始反感新来的统治者 。身体受诸父母,“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是所有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 。要打破这种共识,谈何容易 。
反抗是必然的 。
剃发令所到之处,民众无不反抗 。针对清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老百姓针锋相对,喊出了“头可断,发不可去”的口号 。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为何要发布剃发令?对历史有何影响?】多尔衮对剃发令带来的反抗不予以反思,听到各地反抗的消息后,反而变本加厉,下令军队疯狂屠杀反抗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