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宝宝应注意心理卫生

宝宝们在刚刚来到父母身边的时候 , 对周边的事物还保持着陌生的态度 , 此时的宝宝们特别需要父母们的看护和用心教育 。其实 , 小编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 , 婴儿期的宝宝们是很敏感的 , 父母们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 让宝宝们始终健壮、快乐地成长 。下面 , 就跟小编来学习一下婴儿期宝宝的健康手册之心理卫生问题吧!
【婴儿期的宝宝应注意心理卫生】1.断奶的心理卫生问题 。
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家 , 弄不好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比如 , 有的妈妈为了断奶与孩子暂时隔离;有的突然断一次未断成 , 又突然断一次 , 接二连三地给孩子不良情绪的刺激;还有的往奶头上涂辣椒面 。
这都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 , 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 , 大哭大闹 , 或者夜惊、拒食 , 甚至为以后患神经症埋下种子 。
因此 , 母亲为孩子断奶要有计划 , 慢慢来 , 不要搞“突然袭击” 。在断奶之前的二、三个月里 , 就应哄着孩子吃蛋糕、稀粥等食物 , 而且这类食物的量要渐渐增加 , 使断奶达到“水到渠成” 。
2.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大小便的控制训练 。
对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训练不宜过早 , 一般认为从孩子两岁半开始训练为宜 。在训练的过程中 , 要耐心 , 要和蔼 , 不要埋怨 , 不要斥责 。
有人研究 , 通过严厉斥责 , 甚至打骂来训练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 , 不但训练过程长 , 学会控制慢 , 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
3 。不要吓唬孩子 。
人们常看到成人以吓唬该子来逗孩子 , 这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卫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曾做过实验 , 当孩子正在玩弄小猫的时候 , 突然惊吓他一下;又当他与小猫玩的时候 , 再突然惊吓他一下 。
以后他见猫就怕 , 甚至见到带毛的东西都怕 , 而且终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迹 。比如成人说:“大老猫来了”’“大狗来咬XX了!” , 并做出害怕的表情 , 吓得孩子听话了 , 老实了 , 感到很好玩 。可孩子是不是也觉得好玩呢?不!
他是真的害怕 , 甚至受到惊吓 。惧怕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据研究 , 孩子先天性的惧怕很少 , 怕这怕那大都是后天学来的 。
例如;从来没见过猫的乳婴儿并不怕猫 , 如果他一抱猫被猫猫抓一下 , 或是大人说猫咬 , 孩子就渐渐怕猫 , 而且 , 以后还会通过“泛化” , 见带毛的动物就怕 , 甚至连毛皮衣服都怕 。
又如 , 孩子不小心手破了 , 流点血 , 父母如大惊失色 , 这不仅会加重孩子惧怕和疼痛 , 而且孩子长大成人也往往痛阈低 , 连打针都怕痛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举止 , 父母如果怕狗、怕蛇、怕雷、怕黑暗等 , 孩子也往往跟着怕 。
当宝宝出现胆小怕事 , 就会造成人格缺陷 , 影响心理发展.此时家长应该做好引导给宝宝自信来慢慢改变 。
满足婴儿依恋的情感需要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其他主要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 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吮吸、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依偎和跟随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