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的鉴别知识

钧窑瓷器还有一个叫显的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 。这种纹是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使其出现裂纹 。然后再上釉,使釉料流入空隙填补裂罅,进人二次高温烧制才成的 。

钧窑的鉴别知识

文章插图
宋、金、元时期的钧窑产量最 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其中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者是紫红色斑块,但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由于这一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所用,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民钧" 。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 。最著 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 。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
钧窑的鉴别知识

文章插图
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 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
20世纪六十年代初,故宫博物馆多次派人到禹州调查,认为窑址所发现的标本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 。197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队对禹州钧台窑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 。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禹州神垕镇刘家门等窑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初步探明了钧窑的始烧时间,大致探明了钧窑生产的两次高峰和两次底谷的发展历史 。
钧窑的鉴别知识

文章插图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
【钧窑的鉴别知识】北宋钧窑的工匠,在唐代花釉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在釉内加入微量铜元素,用还原气氛创造了高温窑变铜红釉 。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永宣二朝烧制的高温红釉“宝石红”釉器创造了基础 。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地烧造成功铜红釉,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