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让宝宝有一双明亮

问遍天下父母,谁不愿自己的宝宝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可要怎样才能如愿,未必人人都心中有数 。
宝宝眼睛的发育规律宝宝的眼睛发育始于母亲肚子里,几乎在怀孕的第一天就拉开了序幕,属于最早开始发育的器官 。与其他器官比较,发育的速度也名列前茅,可与大脑媲美 。自出生到3岁的三年时间,首先完成眼的结构发育,而4~13岁的十年间,则完成眼的功能发育 。所以,13岁以后的孩子,其视力跟成人已经相差无几了 。
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形形色色内外因素的作用,宝宝眼睛发育有较大的易变性,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变化,其中屈光系统的改变最大 。比如视力的发育就是从远视眼开始“起锚”,随着人体发育进程的完成而逐步达到正常视力 。这就要求父母多用一分心思来关照孩子的眼睛 。具体就是要抓住3个关键词:养、护、查 。
刚才说过,孩子的眼睛发育变化较大,可塑性较强,父母要在保护方面给予“优惠”措施 。特别是以下5个时间段,最容易遭遇病理因子的攻击,医学上称为关键期 。
孕期 孕早期的40天,是关键中的关键,你的孩子生下来后眼睛是否正常,有没有畸形就取决于这段时间 。因为这6个星期正值眼睛发育的“奠基”阶段,最怕病毒(如风疹病毒、感冒病毒)、化学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与药物(如保胎素),病毒会影响眼胚的发育,导致眼睛畸形,如独眼、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上脸下垂等 。故此期的保护重点在于防止眼睛畸形,孕妈妈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不要接触或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用药要向医生咨询 。
分娩前后 胎儿眼睛受伤的几率大大增高 。就说分娩吧,稍有闪失,即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憾事,如急产,产道压力过大,对新生儿脑组织和身体都有一定损害;产钳使用不当,夹中眼睛或视神经,将损伤眼球、神经,甚至造成眼球破裂;新生儿吸氧过量导致视网膜增生,诱发失明;产程过长,会造成孩子视网膜出血……故孕妈妈一定要到条件具备的正规医院分娩,并密切配合医生,以防不测 。
新生儿期 除了医生对新生儿的眼睛进行首次检查外,父母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如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瞳孔色泽等;接近光亮时,宝宝是否有眨眼反应 。目的是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先天疾患和问题,并给予合理处置 。如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瞳孔呈白色,光线很难进入眼内,早期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应在出生后两个月内施行手术,以免延误而导致日后视力受损 。
【如何护理让宝宝有一双明亮】学龄前期 主旨是保护眼睛免受伤害,如扎伤、烧伤和异物损伤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活动能力增强,范围扩大,与危险因素接触的机会增多 。父母要采取措施,教育宝宝不要拿着铅笔和小棍挥舞、奔跑,以免摔倒扎伤眼睛 。大一些的孩子喜欢燃放烟花爆竹,从而对眼睛构成威胁,更要小心 。此外,宝宝写写画画的多了,父母要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 。如坐姿端正,眼睛距书本1尺左右,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 。继续留神孩子的眼睛,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 。如斜视,最好在2岁内手术矫正 。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可引起弱视,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