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临近七夕,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以下称《报告》) 。《报告》针对95后人群在婚恋及社交层面的观念、态度、行为等进行调研分析,首次发布了95后社交行为轨迹 。作为头部社交软件,探探在帮助年轻人拓圈交友的同时,也在引导正向价值观念的形成 。
探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研针对探探平台内18-26岁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深度访谈,囊括了不同年龄、地域、教育背景等人口结构性因素 。数据显示,超八成的被调研用户将社交软件作为拓展人脉圈子的重要途径,其中25.2%的用户表示使用社交软件很频繁,58%的用户选择通过社交软件来寻找伴侣,而高学历人群相对更钟爱线上社交,女性用户较之以往在社交软件上更为活跃;此外,对于线上聊得来的网友,48.6%的用户表示愿意线下见面,社交软件已成为联动线上、线下社交的“桥梁” 。
同时,该报告首次提出以社交软件为介质的“场域社交”概念,基于95后人群的社交观念和社交形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正在形成包括技术、圈层、场景、人口结构等多个因素在内的“多场域”互动 。作为数字时代的“土著人”,95后群体能够充分利用数字社交软件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由此产生的新社交观念,则成为这个时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 。
近六成被调研用户用社交软件寻找伴侣
成立于2014年的探探,最初旨在帮助年轻用户“脱单”,而这一价值也被年轻群体所认同 。现如今,社交软件为年轻用户扩展社交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单身青年寻找伴侣的重要途径 。
在本次关于“脱单/恋爱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58%的被调研用户选择了从“社交软件相识”,其中有25.2%的用户表示使用社交软件“频繁”或“非常频繁” 。不少处于单身状态的受访者也直接表达了希望通过社交软件寻找到另一半的期待 。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文章插图
(图1 用户关于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
对于面对婚恋压力的单身青年来说,社交软件为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恋爱交友方式——始于线上并发展为现实爱情的“网恋奔现” 。借用时间、地域、圈层等面向的相似性和同一性,线上交友有力地拉动了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的重置,将线上与线下进行了连结与互通 。
据探探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地理位置推送匹配的探探更贴近年轻人交友的需求,在“左滑右滑”的简洁操作下,更因相近位置衍生的相似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彼此拉近,这则为不同用户之间在现实中建立社交关联创造了可能 。
在探探平台结识现实中妻子的程昱(化名)表示,很珍惜这份从网络中邂逅到的爱情,也庆幸当初没有排斥这种相识的可能 。在网生一代的95后眼里,网恋奔现逐渐成为时尚的恋爱潮流,再也不是不能说的“秘密” 。
“表面佛系、内心理性”的双面爱情观交织
在线社交为年轻人拓宽交友途径的同时,也近距离洞察到该群体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特征 。在调查中发现,95后人群对于婚恋、社交的认知处于新旧观念的交互之中,开放与保守并存,不同的社交观念会形成一层层涟漪,相互叠荡交错 。诸如,95后对待爱情呈现出“表面随缘,内心却理性”的群体特征,在忠于爱情的基础上,对未来伴侣的选择仍会保持现实层面的理性 。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单身原因方面,“没有遇到合适的、不将就”是导致95 后单身的最主要原因,高达65.8%;在结婚原因方面,95后最希望的结婚理由是“因为爱情”(74.1%),然而仅有15%的95后愿意为爱与自由放弃面包和金钱 。可以看出,95后追求爱情,但依然需要有现实物质基础,不会极端的只选择“月亮”或“六便士”,而是要相对平衡 。现代社会生活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压力等给年轻人的婚恋带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