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的化学元素 兴奋剂的成分( 五 )


①普鲁卡因(procaine)普鲁卡因又名奴夫卡因(novocaine) , 是一种白色细微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无臭、味微苦而麻 。为局部麻醉药品 , 用于浸润局麻 。普鲁卡因常用于毒品掺杂剂 , 在海洛因、“摇头丸” 等常见市售毒品中常常能检出这种药物 。
②利多卡因(lidocaine)利多卡因又名塞罗卡因(xylocaine) , 盐酸盐是一种无色结晶性粉末 , 无臭、味微苦而麻 , 极易溶于水和乙醇 , 可溶于氯仿 , 不溶于乙醚 。游离的利多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 有特臭 。该品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 , 维持时间也比其长 , 主要用于强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 。利多卡因常用于毒品掺杂剂 , 在海洛因、“摇头丸”等常见市售毒品中常常能检出这种药物 。
5、常见制幻剂
(1)麦角酰二乙胺(LSD)麦角酰二乙胺(Lysergide) , 是最有效的致幻剂 。通常使用时是在不同基质中滴加1滴LSD溶液在吸附材料上 , 常用基质为糖块、吸墨纸或其他吸附纸上或制成粉末形胶囊 。目前在非法市场上发现的重要LSD剂型一般也都是纸型剂量(“邮票”)或胶囊 。LSD被认为是当代最惊奇、最强烈的迷幻药,吸毒者通常服用的剂量为50~300微克 。60年代是LSD大爆炸的时代 , 当时在美国风靡一时 。目前流行LSD迷幻剂被制成了无色无味的粉剂、片剂、胶囊、溶液 。除口服外 , 也有洒在烟草上以抽吸方式吸入 , 或用静脉、皮下注射 。
(2)苯环己哌啶(PCP)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于1956年合成 , 1957年推荐到临床作为麻醉药试用 , 后发觉麻醉术后有许多很严重反应 , 1965年停止使用 。PCP作为毒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美流行 , 由于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 成为至今仍在泛滥流行的致幻剂 。PCP具有兴奋、抑制、致幻和镇痛等多种特性 。作为毒品 , 进入人体后 , 在人体内均匀分布 , 即使它使人失去反应进入完全麻醉状态时 , 病人的眼睛仍然睁开 , 就象醒着的样子 。PCP有“天使尘”、“粉末天使”、“廉价可卡因”、“黎明曙光”、“无声雾”、“和平丸”、“喷气机”、“火箭燃料”、“蜜蜂忙”、“超级可乐”等称呼 。长期滥用可产生慢性中毒 , 会导致脑功能损伤 , 清醒时也会出现记忆空白、视觉障碍、讲话困难、易冲动、易发生车祸和进行刑事犯罪活动 。
(3)麦司卡灵(mescaline)麦司卡林 , 化学名为三甲氧苯乙胺 , 俗名美色卡 , 又因是从美国南部与墨西哥的威廉斯仙人球中提出 , 又称北美仙人球毒碱 。粗提取物为仙人球膏 , 又称皮约特(peyote) , 其中所含生物碱中约3%是麦司卡林 , 其次还有苯乙胺、N-甲基-三甲氧基苯乙胺、去甲基三甲氧基苯乙胺、大麦草碱等 , 共30余种 。麦司卡林是强致幻剂 , 没有医药用途 , 非法药物市场上常常以盐酸盐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 其盐为结晶体 , 制剂有丸剂和溶液剂 。麦司卡林会引起独特的精神效应和感知强化作用、视幻觉等 , 导致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肢体反射亢进、震颤、恶心、呕吐等 , 长期服用可导致器官损伤 。
6、巴比妥类安眠药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药物很多 , 已有50多种用于治疗 , 但目前在我国生产和使用并被国家管制的却只有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速可眠)、环己巴比妥、戊巴比妥、阿洛巴比妥、甲苯巴比妥和仲丁巴比妥 。巴比妥类安眠药多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显弱酸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