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的化学元素 兴奋剂的成分( 二 )


3、毒品的社会的危害
(1)形成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吸毒与犯罪是孪生兄弟 , 吸毒必然引起各类犯罪的大幅增加 , 这是毒品泛滥的必然结果 。由于吸毒人员难以承受长期高额的毒品消费 , 大部分都以贩养吸、以娼养吸或是参与“两抢”、盗窃和绑架勒索等犯罪活动。广东省2003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有18.9万名 , 消耗的毒资近62.1亿元人民币 。按照国际统计规则 , 一名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3名隐性吸毒人员 , 一年至少需消耗毒资186亿元人民币 。这些毒资直接影响到吸毒人员的家庭和其相关家庭经济 , 有时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为谋取毒品 , 不少“隐君子”铤而走险 , 进行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 而且这些“隐君子”极易形成反人生、反社会的绝望心态 , 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
(2)“隐君子”是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1999年至2002年 , 我省公安监管场所共发现感染艾滋病的人员1037人 , 其中吸毒人员874人 , 占84% 。另据卫生部统计 , 全国7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是因吸毒共享针头而交叉感染的 。女性吸毒人员为了筹集毒资沦为暗娼 , 更是加大了艾滋病的传播范围 , 加快了艾滋病传播的速度 。因注射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大量流散在社会上 ,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3)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3年 , 我省登记在册的18.9万吸毒人员中 , 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就占了80% 。吸毒者不顾一切寻求和吸食毒品 , 丝毫不尽父母的责任 , 子女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 接受不了正常的培养和教育;有的子女流落街头 , 误入歧途;有的甚至被贩卖而惨遭非人待遇 。青少年是毒贩子瞄准的首要目标 。在歌舞娱乐场所内大肆贩卖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已成为我省各大中小城市公开的秘密 , 毒品正逐渐侵蚀着我省相当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也在严重削弱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摇头丸”已经在中小学出现 , 并成为中小学生相互攀比的一种时尚物质 。由于中小学生对毒品认识的模糊 , 而“摇头丸”在社会上易于买到 , 中小学生很容易得到这种药丸 。滥用摇头丸群体从12岁至61岁 , 绝大多数在18—30岁之间 。
(4)对吸毒者本人及群体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例1:2002年某日 , 某男性从某娱乐场所购得自称“摇头丸”的药丸10粒 , 邀女友回住处同居 , 为了增强性欲 , 当晚两人各食1粒 , 尔后 , 又将剩余8粒倒入红酒中 。性关系后 , 女友喝下大半红酒 , 将剩余的酒给男方全部喝完 。1小时后 , 感到口渴 , 接着长时间极度兴奋 , 大声喊叫 。大约在凌晨8时 , 两人逐渐安静 , 但感觉寒冷和浑身颤抖 。清晨9时 , 女友呼吸困难死于室内 。男吸毒者被送进医院 , 经10余天抢救脱险 。对女死者血液进行检验 , 血液中含有MDMA和氯胺酮成分;例2:2000年某日凌晨 , 某女在某Disco舞厅喝啤酒时 , 将1粒可以药物放入酒中饮完 , 后回宿舍睡觉 , 于当天早上出现抽搐等症状 ,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对其血液进行检验 , 血液中MDMA含量为0.17ug/ml 。对娱乐场所中 , 可疑人员尿液进行快速定性分析 , 大多数情况下 , 抽取对象中2/3呈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