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老院终于要开始赚钱了,老龄化高原即将到来,我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中国的养老院终于要开始赚钱了,老龄化高原即将到来,我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曾报道过一起“养老院70岁护工杀人案” 。
87岁的孙斌父亲因为失去自理能力,为防止老人自主活动而带来的伤害,他被养老院用一根3米长红色广告布拧成的绳子,禁锢在木板床上 。当他从床上跌落时,红色的布带勒住了他的颈部,随后窒息而亡 。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残忍,却是不少中国式养老院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广袤的不发达地区,养老院亏损是一种常态,束缚不安分的失能失智老人也是一种常态 。
长期以来,中国式养老困局陷入两重尴尬:
面对1.9亿老人(65岁以上)、42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中国只有823.8万张养老床位 。
一边是苦苦挣扎、排队数年,到死都没能住进养老院的中国老人:
他们独自居住在旧房子里,行动不便,老去后就只能被困在楼上,基本的饮食起居都成问题 。即便生活在城市,老人既没有家人陪伴照料,也没有钱寻求专业养老服务的帮助,只能被困在家中,甚至无法称之为生活 。
一些人住进了养老院,但几乎没有任何服务可言 。昏暗逼仄、檀香掩盖住老人味、二手市场淘汰下来的床和家具……只有几十张床位的小作坊式养老机构,往往是多数工薪阶层家庭更为现实的选择 。
最核心的照护环节,护工的服务质量,也十分堪忧 。
一边却是连年亏损、发展维艰的养老产业和经营惨淡、叫苦不迭的养老院经营者们:
在很长时间里,虽然养老的床位数远远低于中国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但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只有25%,3/4的床位处于空置状态 。且绝大多数的养老院都处于亏损或是微利的状态 。
没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产业,我们只能将全部的重担放在家庭照护者的身上 。
【中国的养老院终于要开始赚钱了,老龄化高原即将到来,我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养老服务?】42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10年后就是6290万,30年后就接近1亿 。面对急剧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失能失智谁来照护问题,我们如何过上体面的晚年?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双重特征,中国养老机构究竟如何才能两全?
养老机构在泥潭中整整挣扎了20年
作为民生的养老事业,天然戴着“福利性”“公益性”“保障性”的光环 。但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负担1.9亿老人、42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 。
作为一项涉及上亿人的民生工程,养老一定需要民营企业来承接 。
自本世纪初,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初现端倪,很多社会资本奔着银发经济的蓝海而来,试图分一杯羹 。
山东省德州市养老产业协会会长赵士治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最早于2006年从自建自营养老院开始做起,“土地是租的,房子是盖的,床位有50张 。”他告诉八点健闻,最早开始的时候非常艰难,第一年甚至都没有老年人入住,第三年才收进了3个老人,前七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
2010年前后,更有大批国有企业、房地产、保险公司入局养老市场 。
保监会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掀起了一轮保险公司办养老的建设高潮;房地产企业在当时恰逢市场快速增长后的瓶颈期,采用自购自建自营,以养老为名获得土地减免;一批“中字头”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试水养老地产,成为养老产业市场上不可小觑的力量 。
但在中国的巨大的养老需求、低水平的支付能力的结构性困境之下,多数养老院仅仅被视作一个收容场所,仅仅是维持着老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