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

众所周知,“入木三分”的典故出自我国号称“书圣”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据唐代张怀瓘《书断·列传》记载:东晋皇帝命王羲之写“祝版”(写祭祀文章的木板),“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即笔力强劲,深透入木 。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来历 。
后来扩大到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也叫“入木三分” 。清代赵翼有诗云:“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 。”现代作家秦牧在评论陈毅元帅的诗《莫伸手》时说:“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觉 。”当代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高度评价“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入骨三分”,则是 “入木三分”的升华 。
《书断》还记载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岁)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其父认为他年龄还小,不能理解,说:“待尔成人,吾授之 。”羲之迫切请求:“……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意思是,如果等到长大成人,就掩蔽了幼小美好的才能了 。父亲非常高兴地授予他书法理论,不满一月,他的书法功力,就大有长进 。
少年王羲之的书法,当时就受到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擅长隶书)的夸赞:“此儿必见用书诀(理论、窍门),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并流涕曰:“此子必蔽(掩盖)吾名!”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天赋是惊世骇俗的 。因此,才引来当朝皇帝命其书写“祝版”,留下“入木三分”的典故 。
王羲之不仅天赋特异,而且刻苦磨练,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说 。因此人们称练习书法叫“临池” 。可见,这“入木三分”的成就,是来自于天赋和功夫的 。
王羲之也有直接论述书法的理论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有云:“夫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力透纸背 。”这简短的一句话,字字切中书法要害,句句要言不烦,皆为成语,而且泛指诗文构思行文的原则 。
如“凝神静思”,也称“凝神静气”,是书法写作的必要前提,必集中精力,平心静气,方能下笔有神 。
“筋脉相连”,把书法比作人体结构,如筋骨脉络紧密相连,浑然一体 。
“意在笔前”,即下笔前,精神就高度集中,是书写成功的关键和总原则 。
“力透纸背”,是王羲之本人总结的书法成功的最高功效,与公众评价的“入木三分”正是同工异曲 。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亦云:“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简言之,也就是“力透纸背” 。看来,这都是大书法家们的经验之谈 。
作于2021年9月23日

源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马汀,生于1933年10月,淄博市张店区人 。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师大)中文系 。从1960年起先后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语文教师 。淄博市首批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 。先后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等200余篇,个人先后出版散文集《杂记与漫谈》《打磨子轶事》《农民杨玉宽》《晚霞集》《牵手集》《冬天里的收获》等 。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源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
源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