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200字左右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光明礼赞】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张文攀 王建宏
“我悄悄做了配型 , 成功了 。我换一颗肾给你 。”
“不行 , 我已经病倒了 , 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 娃娃就没人管了 。”
“换了肾 , 咱俩都能好 , 这个家就不会散 。”
“不换 。”
…………
这段看似电视剧里的对话 , 却真实发生在13年前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的一间病房里 。瞒着家人做肾源配型的女子 , 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孟塬乡白杨庄村村民郭彩利 , 受捐者是她的丈夫王占学 。
13年来 , 郭彩利“割肾救夫”的事迹成为当地传颂的佳话 , 温暖着人心 , 感动着四邻 。
“这病 , 咱砸锅卖铁都得治”
1994年 , 郭彩利嫁给了部队转业的丈夫 。婚后不久 , 靠着丈夫打工挣钱 , 郭彩利夫妇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 , 俩人有了幸福的小窝 , 还有了一个儿子 。
2006年8月 , 距离9岁的大儿子开学还有半个月 , 丈夫提议 , 一家人去趟固原的游乐园游玩 。
“我当时正陪儿子玩摩天轮 , 突然头晕 , 浑身不舒服 。媳妇说 , 正好来了固原 , 就去市里的医院做个检查吧 。”丈夫说 , 这次检查 , 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 。
郭彩利清楚记得 , 大夫说是疑似双侧肾功能衰竭 , 劝她多带些钱 , 赶紧去西安的大医院做肾穿刺 。夫妻俩带着2000多元 , 去了西安西京医院 , 检查结果却更糟 。“确诊是尿毒症 , 肾萎缩了 , 穿刺也没法做 , 得住院治疗 。”郭彩利说 , 第一次听说“尿毒症” , 她并没有太在意 。
一套检查做下来 , 随身携带的钱就花光了 , 二人回到家凑了些钱 , 又折回西安住院半个月 。然而 , 年底复查时 , 却已是尿毒症晚期 。
“大夫说得换肾 , 我们才意识到这病的严重性 。等长途大巴的时候 , 我老公坐在路边的石板上就哭了 。”郭彩利说 。
面对医院的“最后通牒” , 郭彩利夫妇还心存一丝侥幸 。2007年 , 丈夫托在北京打工的弟弟带他到北京检查 , 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要么换肾 , 要么透析” 。透析费用很贵 , 换肾的话 , 光手术费也得30万元 。知悉情况后 , 夫妇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
最先缓过神儿来的是郭彩利 , “这个病 , 咱砸锅卖铁都得治” 。她当时一心想着的就是让丈夫活下来 , 保护这个家的完整 。
合适的肾源尚未找到 , 巨额手术费已经让郭彩利吃不下、睡不着了 。2007年年底 , 她仓促卖掉了县城的房子 , 又找娘家哥哥姐姐和丈夫的战友借了些钱 , 可离手术费还差一大截 。郭彩利不得不四处“化缘” , 她找到彭阳县妇联、团委、工商联 , 几家单位联合为她写了一份募捐书 。寒冬腊月 , 郭彩利带着募捐书和丈夫的诊断证明 , 开始挨家挨户敲店面商铺的门 , 勉强又凑了6万多元 。
手术费有着落了 , 合适的肾源是个大难题 。丈夫年近半百的大哥王占军因车祸落下了残疾 , 一直没有婚配 , 他提出为弟弟换肾 。但检查结果却像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 王占军的肾不好 , 移植手术如果不成功 , 兄弟二人都将有生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