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孩子不上学,他真的有抑郁症吗?不,这是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四岁的孩子撒谎不眨眼 , 你相信吗?
我孩子四岁的时候 , 在我办公室玩 , 另一位老师的女儿和我孩子同岁 。 有一天 , 她去拉大衣架上的跳绳 , 衣架在办公室门口 , 硬生生把衣架拉倒在地 , 就跑到一边去跳绳 。 我们两个老师办公桌在最里面 , 刚起身要去扶起衣架 , 这时候另一位老师走进办公室 , 问这是谁把衣架弄倒了 , 这女孩眼都不眨 , 指着我孩子说:是她 。 我们两位老师都惊呆了!四岁的孩子啊 , 你能相信她说的话吗?
案例分享:孩子不上学,他真的有抑郁症吗?不,这是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文章图片
云尔老师
有些孩子到医院诊断检查之后 , 结果为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 。 有的还经常割腕 , 鲜血淋漓 , 但是 , 家长和老师们怎么看都觉得孩子不像是这么重的精神疾病 。 这就是心理疾病诊断的困难之处 。 有些孩子被送进医院 , 在医院表现非常好 , 医生也认为没什么问题 , 顺利办理了出院手续 。 可是 , 这些孩子一到家 , 原形毕露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两种心理问题叫做“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 我前面曾经提到过 。
所谓诈病 , 很好理解 , 没病装病 , 无病呻吟 。 做作性障碍 , 也好理解 , 就像有的人被蚊子叮了一口 , 疼得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
诈病和做作性障碍是让医生很头疼的问题 。 一般来说 , 没有医生有精力和经验以及冒着误诊的风险去诊断这个问题 , 所以 , 干脆按照量表诊断就行了 。
案例分享:孩子不上学,他真的有抑郁症吗?不,这是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文章图片
云尔老师
国家卫健委“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将做作性障碍归入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 对诈病没有给出定义 , 但是给出的描述是:诈病者常夸大问题、撒谎 。
如何判断诈病?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给出了下列条件 , 供医生临床诊断时作为参考 。
一、症状为伪造 , 或被高度夸大 。 二、上述行为必须为患者的主观意愿 。 三、存在明确的外在动机 , 如逃避工作、兵役或犯罪指控 , 或获取经济赔偿或药物 。 并且提供了以下4种需高度警惕的诈病的情况:一、当前处于司法医学的背景 , 如医疗鉴定 。 二、个体对症状的自我报告与医疗发现存在出入 。 三、患者对医疗不合作 。 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有些诈病者对诊疗相当依从 ,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让医生相信自己的症状 , 从而确诊为真的疾病 。
做作性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己或他人伪装躯体或心理的症状/体征或伤害 。 故意伪装疾病并不是为了在现实中获益 , 如获取钱财 , 方法可包括伪造、夸大、模仿及诱发 , 例如伪造医疗记录或实验室检查结果 , 自致伤害 , 接触传染性或有毒物质 。 虽然可能存在先前的疾病或障碍,但病情被夸大或歪曲 , 或伪造新的症状 , 或诱导损伤 , 常使医务人员误认为该患者或其他人的疾病或损害更加严重 , 从而导致过度的临床干预 。
案例分享:孩子不上学,他真的有抑郁症吗?不,这是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文章图片
云尔老师
诈病和做作性障碍往往因为有因病获益的好处 。 对自己狠一点就能博得同情怜悯或者家长、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 。 所以 , 他们经常割腕、自残 , 而且还把这些血淋淋的照片发到同学群里 , 朋友圈里 。
所谓谎言说一百遍自己也信了 , 谣言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
诈病和做作性障碍的人受到自我暗示的影响 , 经常用童年期被虐待来解释目前的不幸或生活困境 。 所以经常指责父母 , 痛恨父母 。 随着对自我暗示的不断加强 , 要么否定自己有问题 , 而指责父母有问题 。 要么认为自己有问题 , 而这些问题全部是父母给自己造成的 , 或者老师导致的 , 或者同学给自己造成的 。 再加上一些所谓的心理咨询师的推波助澜: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导致的 ,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导致孩子今天的问题 。 这样的引导只能加剧亲子感情的紧张状况 , 而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任何改善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