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3个明显差距

文|凝妈悟语
两个孩子 , 一个能忍住不哭 , 一个动不动就哭 , 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
忍住不哭的孩子很自然地受到夸奖 , “坚强、勇敢、听话、懂事、有出息” ,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往往会遭到批评 , “无能 , 就知道哭 , 让人烦 , 没出息” 。
如果不幸遇到一个爱哭的孩子 , 家长本身已经很烦恼 , 还会担心招致别人的评判——“没有带好孩子” , 引起第二重烦恼 。
“忍住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3个明显差距
文章图片
4岁的二宝就是一个爱哭的孩子 , 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起来 。
比如找不到玩具、玩玩具的时候不顺利、妈妈没有及时打开动画片、吃饭的时候只剩他自己、拉出的大便不够优秀、困了想睡觉等等 , 我们看似很简单的问题 , 他都会用哭来表达 。
不过 , 只要我们迅速回应 , 他就会反思自己 , “玩具玩不好 , 再来一次不就行了吗?刚才还哭呢?现在不哭了!”之后 , 情绪异常好 , 玩得很起劲 。
爷爷经常数落他“男子汉 , 哭什么哭 , 没人喜欢爱哭的孩子” 。 我听到这样的批评 , 就感觉不是滋味 。
有时候也很为他这样的状态担心 , 万一影响到之后的成长可咋办?
针对这个问题 , 我翻了很多书籍 , 了解到让孩子忍住不哭 , 和允许孩子动不动哭 , 孩子在长大后 , 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 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
“忍住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3个明显差距
文章图片
孩子哭的时候 , 家长的回应方式不同 , 会造就两种类型的孩子
孩子小时候表达情绪的方式有限 , 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哭 。 孩子哭的时候 , 我们其实也是有情绪的 , 只是每个人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不同 , 会对孩子做出不同的回应 。 如果详细分类的话 , 一般逃不过这5类:
第一种 , 训斥、否定孩子 , “不许哭 , 人家都不哭 , 就你哭 , 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 给孩子贴上一个“爱哭的孩子”标签 。
第二种 , 对孩子冷漠 , “你不是想哭吗?那你就哭个够!”然后 , 把孩子扔一边 , 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
第三种 , 吓唬规劝 , “别哭了 , 你看脸都哭花了 , 嗓子都哑了” , “再哭 , 就把你的玩具送人了 。 ”“老这样哭 , 就没人喜欢了!”
第四种 , 容忍、放任 , “你想要玩具吗?好 , 马上买” 。 “谁惹你不高兴了 , 我去找他算账!”
第五种 , 允许孩子哭 , 陪在他的身边 , 抱着孩子 , 等他情绪稳定之后 , 再解决问题 。
前三种方式 , 让孩子学会了“忍住不哭” , 后两种方式 , 让孩子习惯了“动不动就哭” , 这两种类型的孩子 , 在长大后在为人处事、心理状态方面会有明显不同 。
“忍住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3个明显差距
文章图片
忍住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 , 长大后会有3个明显差距
同理心会有区别
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过同理心 ,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中 , 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 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 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别人、理解各种问题 , 更加善良或豁达 。
同理心的获得不是来自书本 , 而是在和大人互动中体验 , 模仿大人的处事方式、观察大人的脸色、品味大人的声音 。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哭看作是正常行为 , 接纳他、理解他 , 他就明白自己是被爱的 , 也学着用同样的方式理解别人 , 关心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