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童年:如何改变亲子关系?3个方面告诉你答案

本文字数6377 ,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
阅读使人充实 , 分享使人愉悦 。 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 , 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 。 欢迎阅读 , 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不平等的童年》 。
作者安妮特·拉鲁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StanleyI.Sheerr教授 , 2012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儿童 , 主要关注非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 本书为其代表作 。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 , 然而 , 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 , 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 , 从而确认了 , 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 , 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
不平等的童年:如何改变亲子关系?3个方面告诉你答案
文章图片
01、两种教育方式
这本书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 。 分别是“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
1、协作培养
这是中产阶级的教养方式 , 家庭会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 例如兴趣班、运动、业余爱好等等各种方式去实现协作培养 。 也就是通过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好 , 把各种外部资源引入进来 , 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 在这个过程中 , 父母和孩子相对是比较平等的 , 父母会比较注意去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思想 。 孩子也会质疑父母的想法 。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 他们是通过协商一起来形成教育成果的 。 所以协作培养其实更多地是强调家庭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协作 , 同时也强调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协作 。
2、成就自然成长
工人阶级的教育方式叫“成就自然成长” 。 就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界限 , 成人的生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 , 孩子的生活就是自由地玩耍 , 两者之间是有界限的 。 家长更倾向于通过指令性的、命令性的话语告诉孩子你应该做什么 , 而不是通过讲道理去说服孩子 。 同时家庭也没有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安排孩子的各种业余生活 。
那成就自然成长 , 就是相信孩子就是这么自然地成长 , 他成长就可以了 , 其实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资源协作 , 也不需要去听孩子在讲什么 , 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 , 他就可以成长得很好了 。
你可能会说 , 好像协作培养这个方式是好的 , 那工人阶级的这种成就自然成长的培养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 , 因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更强调民主 , 更强调平等 。 但作者认为 , 两种方式是各有利弊的 。 我们后面继续说 。
作者说 , 协作培养机制会让中产阶级的孩子获得一种优越感 , 让他觉得自己特别能够适应社会 , 但同时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是更厉害的 。
而工人阶级的孩子虽然体验到了疏远感、不信任感 , 面对社会的时候会有局促感 , 但是他更有自主性 , 他的生活更自由、更快乐 , 他跟父母、跟社会之间的冲突反倒更少 。 所以两种方式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利弊之分 , 对孩子来讲 , 其实这两种方式是各有千秋的 。
那为什么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协作培养的机制更好呢?是因为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会去考虑怎么培养他的技能 , 让他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 叫“文化技能库” , 比如 , 你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劳动力以后 , 你应该怎么交谈 , 应该有哪些自学的能力 , 你要符合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 , 这些都组成了一套培养孩子的所谓的文化技能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