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掏耳屎、玩具声音过高,都在悄悄损害儿童听力

儿童的听觉系统在出生时尚未完全成熟 , 极为容易引起耳部疾病 。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 , 现在儿童听力受损人数已经达到了3400万之多 。因此 , 在发育的过程中 , 家长更应重视耳朵护理 , 减少儿童听力损伤的发生 。
生活中 , 哪些行为会损伤儿童的听力 , 我们又该预防?你需要知道这些护理知识 。
1 , 如何才能尽早地发现儿童的听力障碍呢?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 在出生后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情况下 , 医生会要求孩子在3个月时再进行全面听力检查 。
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宝宝成长发育阶段的典型里程碑 , 来判断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听力损失 。
0~3月龄:父母声音可以安抚吵闹的婴儿 , 婴儿对响亮的声音有反应或被惊醒 。在喂养过程中 , 婴儿会根据声音改变其吸吮方式 。
3~6月龄:婴儿对父母的语调变化有反应 , 对有声音或有音乐的玩具表现出兴趣 。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咿呀学语 , 你可以注意到宝宝声音的变化 。
7~12月龄:婴儿开始朝声音的方向看 , 并积极听和模仿大人的语言 。到12月龄时 , 他们可能会使用1~2个词语 。
1~2岁:宝宝会听从简单的命令 , 听故事和歌曲 , 或在叫名字时指着图片 。他们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 并开始将两个词放在一起 。
2~3岁:他们可以使用两到三个词的短语 , 家人可以听懂他们的讲话 。他们也会准确描述和询问物品 。
3~4岁:孩子们听电视的音量与家庭成员相同 , 当从另一个房间叫他们时 , 他们会做出回应 。他们会用3~4个词的句子回答问题和谈论经验 。如果宝宝的这些行为有异常 , 或许就可能是听力受损了 。
2 , 哪些行为是听力减退的表现?
新生儿对突发的大声无惊跳或眨眼反射 , 3至6个月婴儿在有响声时不停止哭闹或活动 , 9至12个月婴儿的头仍不会转向说话的人 , 2岁的孩子仍不会讲两个字的词 , 如果发现有这些异常行为 , 应及时就医进行听力筛查 。
3 , 反复出现中耳炎会造成听力损伤吗?
现在儿童中耳炎成为了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 。平时侧躺喂奶或躺着吃奶瓶;不正确的掏耳儿方式;游泳或洗澡是耳朵进水;二手烟的香烟烟雾;上呼吸道感染等 , 都会引起中耳炎 。而反复发作的感染会造成听力损失 。
4 , 发现宝宝耳屎很多 , 家长应该掏吗?
其实 , 正常人根本不需要主动掏耳朵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dīng níng)” , 由外耳道的耵聍分泌腺分泌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润滑保湿、抗菌防噪、自洁防尘;减轻声波对耳膜的冲击 , 保护耳膜 , 保护听力;有效阻止飞虫入耳 。
不需要担心耳屎“塞满”耳朵 。耳朵本身就有自洁功能 , 在日常生活中 , 随着我们每次说话、咀嚼 , 或是在睡觉时翻身 , 耳朵内的分泌物也会慢慢向外移动 , 自行脱落 。只有在明显引起宝宝不适的情况下才需要清理耳屎 , 如听力下降 , 耳闷等情况 , 建议去医院就诊比较放心 。
5 , 使用有声玩具 , 音量为什么不能过大?
耳朵是相当精密也相当脆弱的器官 , 能承受的听觉刺激是有限的 。儿童如果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 , 对听力会造成短暂性或永久性伤害 。家长要注意的是噪音对内耳破坏力 , 既处决于噪音的分贝值 , 也取决于暴露在噪音中的时间 。超过60分贝的声音 , 就属于有害噪音 。我们说话比较吵闹时 , 是60分贝左右 , 而汽车经过的声音是60-80分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