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3·15大调查|儿童奶粉频打“长高”擦边球,行业尚无标准亟待规范

随着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萎缩,越来越多的奶粉厂商把增长的希望放在儿童奶粉身上 。但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调查发现,由于儿童奶粉行业标准空缺,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品牌趁机打擦边球,标榜“长高”等概念,让市场更加混乱 。

能“长高”的奶粉?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奶粉关键词会发现,大量的儿童成长奶粉品牌都希望和“身高”、“长高”挂上钩 。一类奶粉品牌是在产品名称或商标上做文章,比如有些品牌叫长高高、高骼、倍贝高等;还有一类奶粉品牌则在宣传图片上写着“告别矮个子”、“喝出高个子”、“长高、护眼”等,或者在产品包装上标识长颈鹿、身高测量表等元素 。而这些奶粉的价格大多在200-300元/罐,几乎与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水平相当 。
在上述部分品牌客服的话术中,也有一些长高的“暗示”,比如长高高的客服人员向采访人员表示,该产品是“助长高有非常好效果的配方奶粉”,并声称客户反馈2-3个月可以长3-5CM,6个月6-8CM 。而另外一家首冠食品旗舰店的客服则更表示,一般3-15岁儿童一年可以长5-7CM,而喝其销售的儿童成长奶粉可以超过这一数值 。
不仅仅在线上,在线下渠道中主打“长高”概念的儿童奶粉也不在少数,山东奶粉经销商马晨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这两年儿童奶粉的销售逐步火热,从量很少到目前已经占到其生意总量的10%,不过在当地儿童奶粉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基本都是长高(概念)的相对好卖一些 。”
对于奶粉能够让儿童“长高”的原因,多个奶粉品牌都宣称,除了补钙之外,其还添加了初乳碱性蛋白,并指初乳碱性蛋白从牛初乳中仅能萃取万分之四,直接作用于骨骼生长;也有一家澳大利亚产儿童成长奶粉在宣传材料中称“初乳碱性蛋白可以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 。”在上述奶粉中,100克奶粉中初乳碱性蛋白添加量都在20毫克-50毫克不等 。
但初乳碱性蛋白功效却找不到准确的描述 。
采访人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上看到,初乳碱性蛋白属于新食品原料,是以牛初乳为原料,经杀菌、脱脂、离心分离、去除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微滤、超滤、冷冻干燥等工艺而制成的,食用量不得超过100毫克每天,但官方文件中并未提及其具有功能性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牛乳中碱性蛋白质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也不属于保健食品原料 。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也表示,新食品原料只是意味着其安全性经过审核评估,与是否具备功能性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看来,儿童奶粉属于普通食品,不可利用“长高、助高、科学管理身高、突破遗传身高”等进行保健功效宣传 。一些乳企宣传吃儿童奶粉能长高,但其是否有助于长高,尚需科学实验证据证明 。若仅作为普通食品,却声称具有长高功能,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
儿童奶粉品类亟待规范
在业内看来,之所以奶粉企业愿意冒着违法的风险也要制造概念,这也与目前儿童奶粉行业面临的尴尬有关 。2021年国内全年新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相比于2016年的1883万人少了约4成,奶粉企业急需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
一直以来,奶粉企业更看重中老年奶粉产品,中国中老年人口众多,认为随着市场教育会存在增长红利,但受制于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饮奶习惯,中老年奶粉产品大都叫好不叫座,市场成长缓慢 。反之,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延伸产品,儿童奶粉的实际增速则更快 。另一方面,儿童奶粉并不受到配方注册制的限制,可以代工生产,因此企业操作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