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如何呵护隔离中儿童的心理健康?

最近受疫情影响,不少学生因医学观察的需要面临隔离 。对于疫情,孩子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它带来的种种变化,在此情况下,隔离儿童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
对于隔离中的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应给予哪些重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志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儿童的年龄不同要给予相应照顾,重要的是安抚情绪,给予孩子合理的解释 。其次,父母情绪也要稳定,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
他建议,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利用观察时间与孩子好好相处,让孩子明白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使孩子在今后遇到困难时能正确应对 。
事实上,对于隔离中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 。据报道,对于0-6岁的婴幼儿,他们不能完全明白疫情的由来和家长焦虑的原因,但可以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成年人的焦躁,又加上居家隔离期间,活动空间狭小环境单调,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增多、粘人、食欲差、睡眠差等变化 。
对于7-13岁的学龄儿童,认知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无法像成人一样思考,可能对接收信息产生错误认知 。作息不规律、没有同龄伙伴等原因易导致儿童易怒、发脾气;面对电视反复播报疫情新闻、家人对卫生要求过分苛刻、对疫情的问题似懂非懂,孩子容易变得紧张、烦躁、害怕、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而对14-18岁的少年,在疫情中最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担忧、愤怒等情绪 。青少年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易受到个别现象或言论影响,有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等 。
以孙志辉的防疫工作经历看,情绪问题确实是隔离中的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来可以和其他同学或小朋友在学校学习、玩耍,由于医学观察期间无法施行,会感到无聊、烦躁,与父母吵闹 。”
如何缓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产生一些应激反应时,可以尝试利用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为孩子疏解 。其次,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和害怕,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克服情绪焦虑 。再次,家长应与儿童一起保持作息规律,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室内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 。规律有序的生活可以给孩子一种稳定性和安全感,是保持孩子心理内在稳定的重要部分 。
除了家长要注重隔离儿童心理健康预防性干预,对于面临在校进行医学观察的学生,孙志辉建议老师最好可以对学生做一些心理疏导,让学生积极面对、消除恐惧 。
比如:给予学生充分的情绪宣泄的时间,允许他们表达各种情绪感受,接受他们的负面情绪;了解学生是否正常吃饭、睡觉、休息;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多沟通和交流,也可通过电话、微信等电子手段与远方朋友、家人沟通交流;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知识:传授有关病毒的相关知识和个人安全防护措施,鼓励积极面对,增强治疗和预防信心等 。
【心理健康|如何呵护隔离中儿童的心理健康?】(责任编辑:刘淑芬_NQ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