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 6岁小女孩患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在父母存了脐带

真实案例 | 6岁小女孩患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在父母存了脐带
文章图片
2015年 , 6岁的盼盼活泼好动 , 每天都很高兴 。 这天她刚玩完蹦床回家 , 没过多长时间就流鼻血不止 。 父母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 , 当地医生发现孩子情况并不乐观 , 建议家长不要耽误 , 迅速送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经血液科主任王顺清和张玉平诊断 , 孩子被确诊为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 , 医生迅速做出了孩子需要干细胞移植的判断 , 而盼盼的父母正好为她存储了脐带血 。
接受移植手术十天后 , 盼盼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基本恢复 , 1个月后 , 盼盼出院了 。 在随后的定时随检中 , 盼盼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 如今的她正在为升小学做准备 。 据了解 , 这是华南地区首例、全国第4例自体脐血移植 。
孩子痊愈后 , 盼盼的父母有点后怕:当时无意中保存的脐带血 , 居然成为孩子救命的关键 , 如果当时没有考虑长远 , 孩子的生命可能仍然在疾病的漩涡里打转 。 而正因为是自存脐带血 , 盼盼并不需要等待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的配型 , 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也相对较低 , 恢复也更加顺利 。 这样真实的案例虽然没有被全国人民了解 , 却真实存在 。
正是这些重新绽放的花一般的生命提醒了我们 , 认识脐带血 , 认真了解它才能对其进行判断和选择 。
真实案例 | 6岁小女孩患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在父母存了脐带
文章图片
真实案例 | 6岁小女孩患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在父母存了脐带】我们的国家在前进 , 医学在奔跑 。 但直至今日 , 我国仍有约70万儿童白血病患者、3-4万儿童被确诊为恶性肿瘤 , 840万儿童在经受罕见病的折磨 。 对普通孩子而言 , 童年是彩色的 , 对生病的孩子而言 , 常年与药物相伴 , 与病魔抗争 , 他们的童年是苦涩的 。 正因如此 , 脐带血成为了照亮孩子童年的一束光 。
三岁的可可沉默寡言 , 不爱和家人交流 。 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可能语言发育较晚 , 没有过多干预 。 直到可可上了幼儿园 , 仍然说话颠三倒四、总是发呆 , 家人才带他去医院检查 , 确诊了自闭症 。
三岁的孩子并不懂事 , 他不知道“自闭症”这三个字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 又带走什么 。 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 , 可可要练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 。 父母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 , 孩子和整个家庭不仅要承受着疾病压力 , 还要被迫受到社会环境的关注 。
后来 , 可可妈妈看到自体回输脐带血能治疗自闭症的报道 , 心里一下有了亮光:可可出生时 , 为了预防血液病 , 存储了他的脐带血!
“孩子情绪好多了 , 现在能回应 , 还能帮助老师 , 这是我根本不敢想的 。 ”回想起孩子最近的变化 , 可可妈妈激动不已 。
也许 , 这就是我们存储脐带血的真正意义: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牵着手送到爸爸妈妈身边的 。 当小小的生命在母亲的身体里成长 , 新手爸妈总是有许多期望 , 想让孩子生活轻松 , 开心快乐 , 读个好学校 , 有个不错的未来 。 而当这团小肉球真正呱呱坠地 , 父母的期待只剩下孩子健康 。
可可的改变 , 让可可妈对脐带血有了新的认识:“我愿意把我们家的情况分享出来 , 建议周围生孩子的亲友存储脐带血 。 ”
真实案例 | 6岁小女孩患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在父母存了脐带
文章图片
其实 , 脐带血的作用不仅是守护其所有者的健康 , 如果宝贝有兄弟姐妹 , 这份脐带血的应用率可能会加倍 。 而孩子的父母也可以通过输入脐带血及亲人的外周血治愈系列疾病 。 与其说这份脐带血是某个孩子的专属 , 不如说它是生命的厚礼 , 是宝贝带到人间的“小小健康卫士” 。 从1988年全球首例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生活轨迹来看 , 接受移植手术并不会影响生活 , 真正做到了为生命加油 , 为未来蓄力 。 这或许从侧面说明 , 脐带血的存储与应用 , 从来不是权宜之计 , 而是长远之计 , 是让孩子从疾病泥沼中脱身的安全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