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引言:
每个人都喜欢对自己的话做出积极反应的人 。 这样的人往往比较重视彼此之间的对话 。 父母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 , 很多朋友一起聊天 , 你们会更喜欢对自己的话做出积极反应的朋友吧?所以你如果在听到对方的话时做出积极的反应 , 那么不仅可以吸引对方的注意 , 也可以将对话引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 ,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 。 看看下面这个事例:
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文章图片
刘超的妈妈很重视孩子的沟通 , 每次孩子与她对话 , 她都会向孩子展示丰富的表情来回应孩子 。 如果孩子讲开心的事情 , 她就会捧腹大笑 。 孩子讲悲伤的事情 , 她就会立刻摆出同情的表情 。 遇到孩子兴高采烈的事情 , 妈妈还会用鼓掌的动作来为刘超喝彩 。 长此以往 , 刘超很愿意与母亲交流 , 学校发生什么事情都第一时间让妈妈知晓 。
沟通中 , 父母要指导孩子在倾听对方的时候注意下面的这些事项 , 并适时地做出反应 。
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文章图片
1要让孩子可以明确地把握对方提问的意图
孩子要学会在对方的话语中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 , 掌握对方言语中隐藏的意图 , 以便做出准确的回答 , 否则孩子就会答非所问 。 还要让孩子认识到 , 准确地为对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很重要的沟通技巧 , 因为只会批评就会被印上没有对策的批评家的烙印
2回答时先说对方想听的答案
答案一定要是对方想听的答案 , 因为以辩解为中心的回答有可能成为最糟糕的答案
3尽可能言简意赅地回答
用具体事例或者根据来提高说服力、使用很多形容词和副词使对话变得冗长 , 只会引起对方的火气 。
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文章图片
通过手势与态度判断信息
还要注意的是 , 不要只通过对话的内容来判断对方 , 而是要用通过手势和态度等要素来掌握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的研究表示 , 信息的55%是使用身体来传递的 , 而其中大部分表现在脸部 。 所以回答问题的时候 , 想要准确地传递信息 , 就要从丰富的表情开始 。 微笑就是最为有效的交流工具 。 回答的时候展现出微笑 , 对方也会在无意识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回答的时候摆出痛苦的表情 , 对方的心情也会变得沮丧 。 在提到重要内容的时候要展现出比较冷静的表情 , 比较积极的内容则要展示出更大的微笑 。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对话的效果 。
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文章图片
多使用积极语言与孩子沟通
另外 , 积极的语言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 对结束对话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如果孩子用积极的语言结束了对话 , 那么对话双方都会留下积极的印象 。 例如 , 孩子在和朋友聊天时起了争执 , 但是在对话的末尾如果用“无论怎么样 , 我向你道歉 , 因为这是我的问题 , 我会再往好的方面想一想”这样的话 ,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彼此的负面情绪 。 这最后的句话对整体对话产生的影响 , 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残存效果 。 前面也强调过 , 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时 , 使用动作和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另外 , 父母也需要对此做具体的指导 。
与孩子沟通不要抬杠,用表情和动作回应,建立通往心灵的桥梁
文章图片
也许您曾有过下面这样的经验 。 当妻子收到丈夫送的礼物时 , 会说一些平常不曾说过的话 , 例如“我爱你” 。 这时 , 丈夫会摆出很惊讶的表情 , 奇怪地看着妻子 。 虽然这可能并不是出自丈夫的真心 , 但是无论怎样妻子的话都导致了种还不如不说的尴尬局面 。 这时应该用动作或者手势代替话语 , 例如从背后悄悄地抱住丈夫 , 或者在睡觉的时候轻轻地抚摸等 , 用这类隐晦的表达方式传递对丈夫的爱 。 如果孩子想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 可以写一张小卡片放在老师的书桌上 。 这时老师收到的感动也许会比孩子用说出来的方式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