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黄帝内经》中写到:
圣人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后来变成了民间的一句谚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虽然是谚语 , 但却是有史可依 , 更是被不少人奉为养生之道 。 只不过春捂秋冻的内涵 , 不像字面理解得那么简单 , 尤其是想给孩子“春捂”的时候 , 这些要点可不能忽略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给孩子“春捂” , 要遵守“两暖一凉”
看见“春捂”两个字 , 总会错误理解成捂得严严实实 , 但其实重要的只有三个部位 。
第一暖是宝宝的肚子
, 低龄宝宝肠胃比较脆弱 , 春天的气温又比较低 , 如果肠胃受到刺激容易不舒服 , 所以两暖中
首先要保暖的就是宝宝的肚子 。
第二暖就是宝宝的脚丫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宝宝 , 就算在家有地暖也还是要穿上薄薄的袜子 , 脚部保暖做得好 , 宝宝就不容易着凉闹肚子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一凉:
春捂不完全是捂着 , 也要适当给孩子头部“凉一凉” , 因为人体热量需要适当散发 , 头部是散热的主要部位 , 如果宝宝头部捂得太厚实 , 容易出汗不说 , 散热也变得困难了 。
不过也不是不给孩子
头部
保暖 , 只是把较厚的过冬帽子换成薄一点的帽子 , 围脖、口罩、耳包这些
保暖物品可以减少 。
面对季节和气温的变化 , 身体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 尤其孩子免疫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强 , 光是浅显理解“春捂”是远远不够的 , 尤其要走出误区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春捂秋冻的误区
误区一:捂不代表要穿得厚
单看字面 , ‘捂’字容易给人一种要多穿、穿得厚的感觉 , 但实际上春捂并不是要穿得多、穿得厚 。
孩子的新陈代谢能力很强 , 产生的热量非常高 , 如果只顾着给孩子穿得厚 , 可能造成孩子的“过暖综合征” , 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误区二:“捂”就是在室内待着
刚刚进入春天 , 冬季的寒气还没完全散去 , 室外的温度也比较低 , 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捂得更好 , 干脆就让宝宝待在室内 , 等天气暖和了再出去 。
这是对“春捂”很大的误解 , 春捂是指在衣服和保暖上捂着点 , 而不是让孩子待在室内 ,
没有运动提高免疫力 , 即便在屋里窝着也容易被流感“盯上”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误区三:春捂要持续整个春天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就要求我“春捂” , 结果气温都老高 , 还是不让我脱下棉袄 , 捂得那叫一个难受 。
很多父母也认为春捂是要持续整个春天 , 实际上只要
气温持续稳定在15

, 就可以
适当减少衣物了 。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不想把孩子捂出病来,这些要点须记好
文章图片
春天想带宝宝出去 , 怎么穿衣服才合适?
刚刚进入春天
, 寒潮还没有完全退去 , 这时最好还是穿冬季的棉衣 , 做好保暖的措施 , 而且在室外停留15~20分钟就可以了 。
当气温连续几天内在15

左右的时候
, 意味着寒潮已经退去了 , 可以给宝宝减掉冬天的棉衣 , 但早晚还是会有点凉 , 记得多带件衣服 。